首页 -> 2005年第10期

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

作者:卢派清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写作教学亦是如此。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把学生置于主动者的位置,根据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爱好,在渗透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自然为文,写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作文。写作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他们从心理素质到写作基础都千差万别。从宏观上看,写作是思维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微观上看,写作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写作中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修改等无一不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呈现出个体差异与色彩。同题作文,有的学生兴致极浓,有的学生则兴味索然;有的学生一挥而就,有的学生则痛苦难产。写作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冰心说:“能表现自己的文字,是创造性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立无二的,而让这独立无二的心灵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才是写作的真正价值之所在,越是个性化的东西,越能打动人。作文教学应大力提倡学生写个性化的作文。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呢?
  
  一、用真情实感去作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真情实感,都要求学生写正面的、积极的、高尚的东西,绝不允许学生有一点所谓的不健康的东西。教育家叶圣陶在《作文论》中就提出:“我们作文,必须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感情,表达对社会的真切关注、对生活真情的感受、对美的真挚的追求,积极表现自我个性,表达自己的喜怒哀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应注重写真事,诉真情,不说假话、空话。真实是作文的生命。要想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我们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接触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走访社会各类的代表人物,通过他们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时效性极强的电视节目和阅读报纸杂志去了解社会生活。鼓励学生用日记、随笔的形式练笔,题目不规定,形式不统一,注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仿佛空山雨后盛开的梨花,不带一点微瑕,把这份难得的真实坦荡地呈现出来,作文不但有了血肉,一个沉甸甸的生命也跃然纸上。
  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应尽量将作文训练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认真去思考,去发现本质的东西。中学生的思想是相当活跃的,只要善加引导,他们最希望表露自己的心声。只有平常训练学生养成写真文的习惯,让学生感到有物可写,才不至于一到作文课就头痛,就瞎编一通,甚至闹出笑话。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天阴沉沉的,飘着绵绵细雨,我孤零零地走在寂寞的山间小道上,大脑一片空白。我最敬爱的父亲虽然离我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心中,激励着我认真学习……”要是把这篇作文拿给该生的父亲看,不气死他父亲才怪。学生中千人一面的“假文”,屡见不鲜,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切身体会。教师命题要讲究科学,切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让他们有事可记,有物可状,有理可说,有情可抒。如果命题脱离实际,学生无话可说,就只好“凑”文章,写“假文”了。
  
  二、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般都是“题”由老师出,“意”由老师定,而且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处于被动地位,自然而然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限题限时的作文训练方式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着一定的作用,也会产生一些好作文,但它终究只适应一部分学生,不少学生因一时写不出,只好东拼西凑一篇交差。我们设置的过多过细的框框套套,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结果是学生索然寡味,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认为:“中小学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为了打消学生写作的顾虑,要先让学生放开胆子。魏书生先生曾对学生说:“咱们班第一篇作文就一条要求,格式正确。题目叫《童年趣事》。你回忆吧!童年时哪件事让你感觉最有兴趣,就写哪件事,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高兴就怎么写,怎么有趣就由着性子写。格式正确就给100分。”这么一来,即使是淘气的学生也不怕作文,也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因为他们的口语其实都很风趣,一没顾虑就写出来了。
  好一个“一没顾虑就写出来了”。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就是要使写作训练尽可能地适应训练对象的个性差异,使写作训练真正体现出创造的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自由充分发挥,写出富有鲜明个性的文章。有一次,我在两个班级布置了以“责任”和“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一个班从作文的选材、立意、构思、结构、文体、字数以及完成的时间都作了要求,同时,我还在课堂上朗读了自己写的两篇下水作文,供学生借鉴、参考。另一个班,我仅仅把这两个作文话题写在黑板上,没作任何要求,鼓励学生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写好后就交上来。训练结果表明,无限制作文班级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富有个性特色,其质量普遍高于限制班级的作文。有几位平时作文并不怎么样的学生却写出相当出色的文章,有两篇文章还发表在报刊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有思想、充满朝气蓬勃的学生,如果老是约束他们的思想,培养出来的必然是没有个性、没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在作文训练中,我就要求学生以两周一次写随笔的方式抒写最真实的感受。在这个“随心所欲”的空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写,这个要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以轻松活泼、张扬恣肆的文笔大胆地抒写自我,无论是积极向上的讴歌,还是“愤世嫉俗”的抨击,甚至是颓废低俗的情趣,我都首先给学生一个肯定,肯定他们真实坦率地表露内心的勇气。既然放手让他们写真情,教师就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的心灵展露。不必动不动就把我们的思想感情强行灌输给学生,要知道,没有谁愿意接受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思想感情。当然,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的形式个别进行交流,给以积极的引导。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使学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急于表达,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步入灵感顿生的佳境。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第一、多鼓励,少批评。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他们都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当得到肯定之后他们就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新的成功。这对于学生建立写作信心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说到作文,不少学生或多或少有些畏惧心理。教师应设法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快事、乐事。学生作文难免良莠并存。对于好的作文,自不可说。对于差的,千万不可“判死刑”,更不能够打击。其实,即便是不好的作文,也可以找到一两处“闪光点”的:或某个词语用得恰当,或某句话较生动,或者选材新颖……只要抓住这些“小不点”进行恰当的表扬,往往能激发学生继续作文的激情,使学生不失去作文的信心。有次我误把一篇较差的作文评为上等。这个平常不爱作文的学生,第二次、第三次的作文都比第一次好。我在评改作文时,经常写一些表扬激励的话语,分数也打得较高。可以说,适度进行违心的表扬,并不是一件坏事。
  第二、欣赏美文。每周让学生自选一篇满意之作在本小组中阅读,然后推举一至二篇极好的由作者在课堂上朗读。优秀的作文,给学生美的享受,新的启迪,高的向往。在学生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教学生读的方法。要动口、动手、动脑。动口背诵,熟背自己喜欢的文段;动手抄写,抄写精彩的语句;动脑思考,思考文章的妙处。老师还可以从书报上选一些美文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受到美的感化、美的熏陶。对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教师可推荐到有关报刊上发表或参加作文竞赛,学生作文一旦发表或获奖,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学生的作文兴趣定会激情高涨。近几年来,我班就有多名学生的文章发表或获奖,大大提高了他们自主写作的积极性。
  第三、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涉及面广,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学生都会积极参加。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将得到有效的提高,写作兴趣会更浓。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路程,任重而道远。教师要积极倡导“我手写我心”,给重重束缚下的心灵以解放的自由,让他们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享受到作文的快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广大语文教师只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开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新途径,总结出好方法,让学生的作文绽放出个性化色彩。
  
  单位:贵州赤水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