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作者:徐翠兰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用书的提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从历史中学习生活智慧,体会正义和智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3.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三国及赤壁之战有所了解,但对有关细节却说不清楚,对时代背景也缺乏了解。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提出问题、争论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
  
  教学本课大略需要三课时。
  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对文章的内容有大略了解,读通读顺课文,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落实本课重点训练项目。
  第二课时我先请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质疑,学生质疑之后,我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一梳理,最终集中为一个问题:东吴三万多人怎么挡过曹军八十万呢?也就是黄盖的计策巧在哪里?妙在何处?引导学生从他们自己的问题切入,从而激起学生的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在这一环节,可以把学生分成如下三个读书小组。
  军事研究小组——读懂诈降计,赞黄盖才智;
  气象研究小组——读熟东南风,明天时地利;
  文学研究小组——读好语言,学习积累运用。
  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读书专题,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对话,在读中积累。在学生读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对话,随机指导。
  1、一读,巧读诈降:
  因为诈降是理解的重点,所以首先让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自不量力”这个词语的意思。其次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说话,理解黄盖投降信的内容。最后。设计情景朗读活动。我扮演多疑的曹操,学生就是忠厚的黄盖,以“怎么读才能让我相信你是真的投降”,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变换角色朗读这一段话,通过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读、多品味,使学生感受到曹操深信黄盖的投降的确不假。
  2、二读,引读“伪装”:
  在引读伪装这部分时,借文中的关联词语“不是……不是……而是……”将这段话设计成引读段,引导学生读出船里不是士兵,不是粮草,而是引火材料,还有几条小船随后,这一部分是以读带讲,让学生体会伪装的妙处。
  3、三读,比较读“东南风”:
  学生在多次读书中会发现,文中有多处地方提到了东南风,所以让学生比较着读一读,再让学生边画边讲,并用小船演示,探究东南风与火攻的关系,从而认识东南风是取胜的法宝。然后,我用多媒体再现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场景,画面中火随风舞,风助火威,一时间火光冲天、哭喊一片,学生眼看着东南风大施神威,耳听着教师对文本的范读,不禁和周瑜一起发出“天助我也”的慨叹。
  与此曹军之“悲”相映的是前文所叙曹操的“喜”,引导学生再回到前文,细细品读,通过人物的言行想象他丰富的内心活动:“曹操啊曹操,你只想到(),你没有想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曹操对话。一喜一悲的强烈对比,激起学生对曹操轻信的扼腕叹息,进一步地让学生体会到轻敌是曹操失败的原因所在,也巧妙地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学生再读喊杀声一片的场景,显得那样的悲壮。
  这样多次的变化方式、方法的朗读,分清了制胜的关键所在,也为学生背诵积累语言打下了基础。
  第三课时,我首先检查学生课外读书的情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开展实践活动——《戏说赤壁之战》。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有的改变练兵方法,有的拆穿诈降计,有的观测出东南风,向曹操预警……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从读书中学会了聪明地处理问题。课后我还设计了一个练笔:《曹操在军事总结会上的发言》。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文本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由课堂引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尽情地发挥。
  
  结束语
  
  读故事,谈成败,论英雄。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学习历史故事,是走向智慧的通道,智慧,就在历史中积淀,让我们和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收获吧!
  
  单位:湖北荆门市白龙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