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语文教师的多角色功能

作者:王连强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如何正确定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语文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导演。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他们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进行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核舟记》时,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老师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重点在于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档,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字。学生的扮演情况如何,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老师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而应鼓励他们发言。然后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变色龙》一课的学习,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可把课文编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小话剧。老师适当指导学生的表演细节和道具使用,导演的角色在这里就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再如《扁鹊见蔡桓公》一课,就是现成的剧本,更加适合于体现师生之间导演与演员的关系,从而共同学好、演好这场戏。这样一来,语文课就活跃起来了。这里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当好演员必须认真地研读好课文。
  二、舵手。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把握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老师没有当好“舵手”的现象,如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为的是更多地鼓励学生,结果是哪个问题也没讨论清楚;有的片面地运用了“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对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都以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造成不良影响。还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回答,不少老师显得没有太多的办法,或者置错误回答于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大概老师也没能真正意识到学生的回答到底错在哪里。显然,以上这些情况说明老师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当好“舵手”这一角色,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
  例如:笔者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精神的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学生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他所处的时代去考查。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地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三、记者。如今,学生作文的内容及体裁都呈现出开放性,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所以,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老师可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说开去。这时,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记者,就话题有目的地进行现场采访。例如:关于“手”的话题,老师可以从“手”的形态、作用等角度采访学生;有关“门”的话题,老师可从实在的“门”、虚拟的“门”等角度采访学生。再如关于“树”的话题,老师采访学生的角度就更多: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对树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又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想。另外,记者角色的扮演还可运用于点拨式、讨论式等课堂教学中。
  四、主持人、裁判员。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放在指导学生“自治”上,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十分重视学生的自立、自治。他认为语文教学应“一靠民主,二靠科学”。这样一来,老师扮演的角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例如:语文课中的一场辩论会,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员(评论员);一堂朗读或诵读课,老师同样要担当起主持人和评论员的角色。这些角色的出色扮演,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出来了。
  老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是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教学机制,从而把老师能够扮演的各种角色,灵活地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去,这也是教学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
  
  单位:江苏沛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