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胡同文化》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

作者:马泽兵 汪小燕




  重读汪曾祺先生为摄影集《胡同之没》而写的序言《胡同文化》,忽觉文章中隐含一种对旧中国国民精神的思考,可与鲁迅先生《呐喊》里许多文章,如《阿Q正传》,对比起来读。两位大师写作风格不同,鲁迅先生直露,火药味浓些,他以刀作笔,直接解剖国民劣弱的心灵;而汪曾祺先生写的文章调侃味浓些,不愠不火,娓娓道来,殊途同归,也对旧中国国民精神进行了深沉思考。
  北京胡同,四合院,方方正正,规规矩矩,这是中国儒教文化中庸思想影响的形象表征,遇事过于规矩、方正,缺乏变化、个性,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北京作为三朝皇都,深受数百年封建思想影响的结果。
  北京人文化生活单调、品位极低。下棋、喝酒、会鸟,这只是极少数的高雅嗜好,更多的人是老死不相往来,过着一种封闭自守的生活。胡同里邻居相处是那么近,但精神交往竟是那么少,彼此精神距离是那么遥远!他们怕深交,怕拉近彼此距离,害怕遭受封建专制势力的打击、迫害。这是扭曲的心态,是一种不自由不自在的痛苦人生。
  北京人对大白菜情有独钟,他们认为五味神在北京,认为大白菜是人间最美的佳肴。可怜的北京人呀,难道皇帝达官贵人口里的鱼肉山珍不比你们大白菜色香味美,营养丰富吗?这说明北京人易于满足的变态心理。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中作者同情捕蛇者,让他更换差役,减他赋税,希望他不要干危险的捕蛇差役,捕蛇者坚决不同意,他宁可捕蛇也不愿减免差役,这是多么可笑的辛酸。鲁迅先生将中国整个历史界定为两个层面:①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②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北京人那种易于满足,盲目自大,自欺欺人,至多也只是说明北京人当稳了奴隶而已!
  北京人爱看热闹,但他们不管闲事。学生的爱国示威游行,与他们永远无关,至多是觉得好玩而已,充当一个看客。鲁迅先生为了抨击国民的劣根性,写作小说常用一种“看/被看”模式。北京人就是充当看客,看别人演戏,做戏,多么愚昧、麻木、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温情,缺乏人文关怀,对民族命运不思考,更不参与。
  北京人是典型的阿Q,他们人生要义是一个“忍”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穷忍着,富忍着,睡不着眯着”这就是阿Q精神。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要姓赵,赵太爷父子不准他姓赵,谩骂他:“你也配姓赵吗?”并让地保痛打阿Q一顿,阿Q还要出200大文的痛打手续费,阿Q忍着不反抗,一切都屈从。
  时代在发展,国民要觉醒,民族要振兴,胡同之没是历史的必然。
  
  单位:湖北蕲春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