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阿Q为什么不配姓赵

作者:张学武




  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阿Q喝了两碗黄酒,手舞足蹈地说自己是赵太爷本家,结果被赵太爷痛骂一顿,还挨了一记耳光。小说中的赵太爷,是一位势力者,在他看来,像阿Q这样的“浑小子”不会姓赵,也不配姓赵,根本不可能和自己是本家。未庄上的人都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
  赵太爷为什么认为阿Q不配姓赵?村里的人根据什么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中国“姓”的传统说起。
  在古代,“姓”是一种徽号。同一个姓,代表着一个血统的强大民族。从字形上分析,“姓”是“女”和“生”构成的合体字,它最初的意思是为某女人所生。远古的人认为,同姓的人都出自同一位女性祖先。母系社会,子女知母而不知父,跟母亲姓,所以,很多古姓都是“女”字旁:
  姜 赢 姚 姬 妫 妊 姒
  从这些字可以推测,“姓”和远古社会母权文化有关。
  中国上古社会有一些势力很强的庞大的宗族集团,每一个宗族集团有一个姓。有了姓,就表明得到了某个宗族的承认,所谓“天下同姓是一家”,就是这个意思。当时一些没有势力、没有背景的平民,是没有姓的,没有姓,就是一个没有历史背景、来路不明的人,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一个姓,浓缩了一个血缘亲族祖祖辈辈艰难创业的历史。每一个血亲集团的起源和发展,迁徙和分化,兴旺和衰微,都可以从“姓”这个徽号中去透视。例如:从吴姓进行文化寻根,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族系,根据《路史·国名纪》的记载,黄帝的母亲叫吴枢,炎帝也有一个臣子叫吴权。吴人最初居住在现在的陕西、山西一带,随着炎帝族系和黄帝部族向东扩展,吴人大规模东迁。尧舜时代,吴人已经有许多支系迁居到东南海滨长江三角洲一带,从而告别了原始森林靠海而居。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践灭吴,国破家亡之后,吴姓子孙辗转迁徙,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风云人物:战国时代军事家吴起、秦代农民起义领袖吴广、南梁文学家吴均、唐代画圣吴道子、清代小说家吴趼人……。他们是中华民族史上一颗颗夺目的明星,也说明吴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支优秀的族姓。
  所以,在中国人眼里,姓,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而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的。鲁迅笔下的赵太爷之所以认为阿Q不配姓赵,就是因为他有一种宗族的优越感。至于小说中的其他人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则反映了人们的权势崇拜心理。
  
  单位:河北永清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