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角

作者:陈宏标




  写作,源于一种生命的觉醒,源于心灵对世界、对人的一种惊喜和感悟,源于对自身情感、自身经验的一种珍惜。因此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的体现。只有有足够的空间,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洞察社会,了解历史,并坚持不懈地用心去感悟、思索,学生的笔端才能流淌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写作才会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展现美景、认识世界的一种需要。让学生写作时感受到心灵沟通、感情宣泄的快乐,感受到发现真理的自豪,就要给他们一片蓝天,让他们的思想自由放飞。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作文的实质决定了学生是作文的主体,然而,现行的作文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因袭着“代圣人立言”的封建八股,造成思维范围和内容严重的封闭性,酿成了与作文教学的真谛南辕而北辙的悲剧。其主要表现在:
  
  一、作文教学的唯考观念。即对于作文教学的价值,夸大其应试的功利性,忽视其塑造人的内在价值。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盲目地多作多练,把学生一味置于被动地位,造成学生的压抑心态。学生作文,不是久蓄于胸中的情感的自然宣泄,而是迎合考试,拉扯合套;不是观察、发现美,而是脱离生活搜索枯肠,使作文训练失去了青年的灵性。
  
  二、作文训练的唯题观念。封闭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命题方式,把学生主体囚禁在课本和课桌上。一些老师总是引导学生用现成的抽象的大“道”作简单的演绎,把“道”的内容标签化,要求学生“按图索骥”,将学生的大脑训练成一根
  根自来水管,学生的作文犹如自来水,千家万户一个样,淡而无味。
  
  三、作文教学程序的僵化模式。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程序是: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作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有三个明显弊端:(1)信息触及面窄,注重求同思维,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作文人云亦云,千篇一律。(2)信息单向交流,失落多,效果差。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利用率低,教师劳而少功。(3)信息回路不畅,反馈不及时(从批改到讲评相隔时间长)、不全面(教师只是根据主观意图讲评),影响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生的实际,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因此,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应牢牢抓住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以人为本”,强化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诸方面努力:
  
  一、面向生活,培养情感,贯彻“立诚”原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还作文本质,要激发写作主体的能动性,就必须开源活流——面向生活,培养情感。这是“立诚”之本,也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和强化主体品质的必由之路。
  因此,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投身于沸腾的生活,撷取为“炊”之“米”。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及时捕捉貌不惊人,实闪异彩的生活素材,让生活美、社会美直接撩拨学生情感的琴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丑观、人生观。
  只有加强课外阅读,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给学生一个读书的平台,每周挤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每天让学生利用间隙读几页书。让他们欣赏名著,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崇拜的偶像;让他们摘录精彩片断,积累名言警句,让他们写出读书体会;让他们从中找到阅读的快乐。让学生的生活里,有书籍相伴;让学生每天阅读,感到就好像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对话。这样,思想的熏陶,文化的浸染,人格的影响,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底蕴,深化了他们的思想,净化了他们的灵魂。在此基础上写作,怎能不掀起美丽的浪花?
  
  二、少作“限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训练全程中,应始终让学生处在主体地位。命题时,少作“限制”,多些“自由”。多些情境作文、趣味作文、同材异体作文,鼓励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写作中“出我”、“现我”、“评我”,以摆脱封闭的思维模式,活跃主体的精神境界。命题作文,从写文章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来看是不尽合理的,但从训练角度看是必要的。因此,在进行必要的命题作文时,题材可丰富些,方式可灵活些,时间可宽裕些。指导时,要分别程度,因材施教。对于优秀学生,稍加点拨,引上思路即可,鼓励他们放手写;对于中等学生,要重视他们写作规范的训练,写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在讲评时着重解决;对于较差的,要作大量的个别辅导,多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产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其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便指日可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课上的运用,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就要求教师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平台,建立合作写作的机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具体操作是:先按顺序分好小组,保证每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然后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
  如何命题目?
  老师可以提供一个,组员相互讨论产生几个命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想写的。
  如何写?
  小组成员把自己收集的或想象的都写出来,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可以资源共享。在拥有了大量素材、开通了广阔思路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独立成文,尽情发挥,张扬个性。
  如何讲评?
  写批语不是老师的专利,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良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百家争鸣。小组交流后再根据作文情况进行讲评。
  老师再将优秀作文张贴在“芳草园”中;或对写得不成功的进行个别指导。你看,有写作的喜悦,有成功的自豪,有表现的激动,哪一个学生不跃跃欲试呢?
  
  三、多作“素描”,由浅入深,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写作是一种能力,能力有它的发展过程。因此,应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客观规律,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序列。整个高中阶段的写作训练,从记叙文、说明文到议论文;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乃至每一学期的某个阶段,仍应步步要求,步步训练。因为写好文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练习,只有单一性的低级的写作训练作为它的基础,学生才能在不太困难的情况下步步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做些单项训练。
  单项训练,包括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口头造句、复述课文、讲故事等属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有缩写课文、看图作文、人物片断描写、记日记、写家信、试编对联、改写诗词等。
  单项训练是为整体写作服务的。在实施时,一要有目的,每次练习只着重学生某一方面写作能力的实践,兼顾其他;二要有系统,由浅入深,使学生有“渐进”的台阶,克服其畏难心理;三要多练,同一要求,反复换题训练,务使学生能达到要求。
  总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角”,是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要求和出路。
  
  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