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课堂提问的三个“度”
作者:刘 萍 袁 鹤
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坡度”
了解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问题设计的内容上看,探究性学习必须在学生学习和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至少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学生可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解决学习问题,其中识读、记忆、表述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归纳、质疑、比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过程,在这个学习层次上,学生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是什么”、“是不是”、“怎么样”的问题。二是史实与运用层次。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在于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能在已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问题时,先制作并放映了一组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系列专题动画式幻灯片,他把中央集权制度形象地比作一座房屋的兴衰,一边演示幻灯片,一边集中归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形成如下一组连锁式问题:
(1)秦朝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的地基是什么?各部分结构如何?
(2)汉初,这种制度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它是怎样重新巩固的?与秦朝相比,它在哪些方面有了发展?
(3)为什么说唐朝使这种制度得以完善?
(4)北宋时,这一制度产生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补救的?结果如何?
(5)元朝对这种制度有了哪些开拓性贡献?
(6)明朝强化这一制度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要强化?这预示了什么?
(7)清朝是如何进一步强化这一制度的?这种制度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你怎样评价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这组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不断地借助问题提升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引领学生的思路不断向深处延伸,并生发出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高度”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实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之为“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有探究价值的,太难和太易既没有探究价值,也会影响学生探究的愿望和激情。
三、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宽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的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较为广阔的探究空间,使之能联系已有的历史知识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或者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如我在教学《三国鼎立赤壁之战》时就创设了这种情景:
师:曹操是位有名的军事家,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占据优势的条件下以大败告终呢?
生1:曹军来自北方劳师远征又不习水战,作战的地点对他不利。
生2:孙刘联军并且主帅意志统一,也是曹操必定要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师:看来“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这些道理在赤壁之战中体现出来了。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有哪些想法?
生3:我认为还有天气的原因,假如那晚不刮东风,曹操未必会败。杜牧的诗歌《赤壁》中就这样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师:你很了不起,不仅从历史教材中寻找依据而且还能运用语文知识来说明问题。那么我们大胆假想一下:如果那晚没有东风赤壁之战会是怎样的结局?曹操会败吗?
同学们在“败”与“不败”的争议中各抒己见,最后认为:曹操必败。原因是:1、从作战的条件看,天时地利都不利于曹操;2、从作战策略看,曹军善马上作战而不习水战,其优势得不到发挥;3、曹操因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助长了他骄傲自满的情绪,不然生性多疑的曹军不会对黄盖的十艘战船毫不防备。
一个问题,学生可从天时、地利、人和、作战策略、心理因素等多方面陈述见解。看来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同时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探究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辨证地认识客观事物。
单位:湖北保康县城关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