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构建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殿堂

作者:乔 阳




  教育心理学认为:美育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或感化,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融入美育,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寓教于乐,把语文课上好、上活,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融入美育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情文并茂的文学作品很多,蕴藏着丰富的美育“矿床”,这就为开展美育创造了宽裕的条件。例如第三册第八课编选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会本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我在教学中确立了“品味本诗的意境并据此绘一幅《山居秋暝》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后,请两位学生用语言描绘这首诗的意境,并点拨:本诗以写景为主,“山”、“雨”、“秋”、“月”、“松”、“泉”、“石”、“竹”、“浣女”、“莲”、“舟”……皆入诗景,构成一幅精美、和谐、色彩鲜明的画面。然后启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画一幅《山居秋暝》图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展示。学生反应积极,纷纷利用课余时间挥毫作画。很多学生的画作较好地再现了这首诗的意境。这样既让学生深刻领会了这首诗的意境,又培养了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依据教材,积极筹备美育教具,精心选择,恰当使用,努力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
  
  新学期伊始,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筹备与美育相关的光盘、录相带、录音带等实物教具,甚至可以做成课件,以备教学时灵活、恰当地选用,融进美育的内容。例如教授《智取生辰纲》一课,课前摘选电视连续剧《水浒传》若干片段,制成课件,教学中适时播放,既渲染了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受到美妙音像的熏陶,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中力求做到仪态美、语言美、板书设计美(可简称为“三美”)。
  
  仪态美要求教师仪表端庄,姿态大方,要注意自己的衣着、发型、神态对学生的影响。上课要有激情,经常面带微笑并辅之以恰当的手势动作(这些可称之为体态语言),从而引起学生的愉悦,营造出传递信息、培养能力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例如,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我选择了穿黑色西服、白衬衣,打黑色领带,表情严肃而略带几分悲伤,学生受到感染,形成与教学内容相称的气氛。
  语言美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力求语言准确、简练,流畅明快而又活泼、形象、传神。还要注意语言和非语言手段(体态语言)的巧妙结合,借助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学习裴多斐诗歌《我愿意是急流》,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对爱情的歌咏是一个不老的话题,从《关雎》到《孔雀东南飞》,从梁祝化蝶到《刑场上的婚礼》,从亚当夏娃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俊男靓女演唱过爱的颂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斐唱出的爱的心曲《我愿意是急流》。教学中我满怀激情,面带微笑,并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说出了这段导语,获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为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板书设计的美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板书内容,力求简明扼要,新颖醒目,给学生以启发和美感。例如学习巴金散文《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勇
  气
  (精神)
  安慰、鼓舞
  光明、温暖、指路
  (物质)
  灯
  (巴金)
  整个板书看似一盏台灯,学生普遍认为较美观、新颖,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通过写作、书法临摹等途径,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可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学生习作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也可以指导学生临摹字帖,鉴赏书法艺术等。例如,学过小说《祝福》后,我让学生把它改编成话剧,并在课堂上演出。很多学生改写得非常成功,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同学们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使课堂演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样既培养了他们鉴赏美与丑的能力,又锻炼了创造美的胆识,收到一石双鸟的成效。当然,这类活动要讲求实效,不要加重学生负担。
  总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精心设计,就能在语文教学中构筑起美育的殿堂,促成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完成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
  
  单位:江苏铜山县夹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