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培养学习情趣的方法
作者:郑华蓉
一、运用学科特点 培养学习情趣
语文教材的范文大多文质兼美,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凝结着作者的一定情感。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所体现的作者的真挚感情,仔细体味,慢嚼细咽,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情趣的主渠道,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情趣的培养。如在教学拼音时,可教给学生顺口溜:双门m,单门n,小棍打猪“i,i,i,”公鸡打鸣“o,o,o,”拐棍f,伞把t。这样,这些本来干巴、死板的字母顿时变成活泼的东西,从而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此外,教师有表情的朗读,是激发学生情趣的有力手段。教师声情并茂的音调,感染学生的情趣,增进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品味到文本包蕴的思想,激起强烈的情趣。朗读时,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的感情色彩,准确地把握感情基调,做到情真意切。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感情闸门,使之受到激励和鼓舞,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情熏陶中提高学习情趣,从而滋生热爱学习的欲望。
二、改进教学方法 增加学习情趣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用新的理念,优化“主导者”的角色,讲究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陋习,增加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学上如果总是采用相同或相仿的教学方法讲课,学生的心理就容易疲劳、积极性也易受挫。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学习情感和态度,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起调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终曲余音绕梁。”
起调引人入胜。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从而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心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住,起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用幽默的故事引路,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也可以借助口语训练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复述过去已教授的内容,叙说所见所闻所感,以此摄住学生“放飞”的心绪。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主旋律扣人心弦。轻松愉快的导入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趣氛围,灵活多样的教中激趣,又能促进学生养成学中有乐、学中有趣、乐而好学的良好习惯,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课堂上注意旁征博引,用丰富的社会阅历佐证拓展范文的内容,实现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偶尔也可用歌声穿插,或用诗词吟诵,做到不脱离主题,又有广博的知识陪衬,让整个课堂始终笼罩在扣人心弦的氛围中,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
终曲余音绕梁。为了使学生保持学习情趣的持久性,每堂课结束时,可设置一些悬念,以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如上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后,让学生想一想:双龙洞为什么神奇秀丽?它是怎样形成的?石钟乳和石笋又是怎么来的?我们家乡有没有类似这样美丽的地方?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学生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必然需要同学之间的讨论,或查阅资料,这就无形地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使之发扬光大。
三、开展课外活动 发展学习情趣
课外活动是教师发展学生学习情趣的又一渠道。在此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文环境和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理想节操,一方面又为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写作素材作了铺垫,还为学生的学用结合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如组织学生参观驻军红色尖刀连连史室、中小学实践基地、恒利集团、天广集团、市区的夜景工程等,同时通过劳动技术课、兴趣小组活动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学习情趣的发展注入活力。
开展课外活动,既是小学生“野性”的回归,又为文本教学提供了翔实的感性材料。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自主设计题目,拟出写作提纲,捕捉信息,撰写生活随笔,进一步充实学生的学习情趣宝库。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取舍、篇章结构的构思,既能促使学生保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态势,又体现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本质。同时,借助这种寓教于玩的教学方式,达到了发展学生学习情趣的目的。
少年儿童是天真无邪的,天地之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眼睛更精细,更敏捷的了。他们对于人生心理上的各种细微变化非常敏感,没有任何人能像孩子的眼睛那样捕捉到一切最细微的事物。作为有责任心的教师就是要充分利用少年儿童的这些特点,研究他们的心理,抓住他们的年龄特征,以课堂为载体,充分利用每一堂课、每一天的时间,认真做好每一件有利于发展和强化学生学习情趣的事情,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情趣,构建学生语文学习的平台。
单位:福建南安市溪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