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背影》中的铺垫艺术

作者:刘 军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经久不衰,作为传统篇目历年来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纯朴深厚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是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时,只注重了父亲朴实的背影和朴实的感情,却忽略了铺垫这一重要内容。
  试想,文章开篇点题,“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而后并没有紧锣密鼓地去直接写背影,而是宕开一笔,从家境写起,为什么?作者的意图很明显,这是为写父亲在蓄势。
  其一,营造特定的环境。人物的活动需要特定的场景,祖母死了,父亲还亏空变卖典质,办丧事又欠新债,还要出门谋生,真是祸不单行,家境甚是惨淡。在这样的情景下,父亲自己早已疲惫不堪,却还一心牵挂儿子,把父亲置于这样的典型环境中,使形象更加鲜明,精神更加感人,离开了这样的特定环境,父亲的形象就显得苍白无力,即使买来再多的桔子也无济于事。
  其二,渲染特殊的气氛。文章背景的交待,总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悲哀,这种伤感的氛围,更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情随景移,面对如此惨状,谁又能无动于衷呢?文中写父亲在惨淡光景下送我上北京,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这些细节描写对直接描写背影营造了气氛,作了铺垫。而且这种情调与后文父亲所说“大约大限之期不远矣”遥相呼应,为人物情感的流露作了必要的准备。
  其三,奠定了抒情的基础。当时作者已有二十多岁,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所以他对父亲的细致照顾不能理解,甚至暗地笑他的“迂”,为什么父亲为他买桔让他异常感动呢?仅仅是因为桔子?不是。倘若没有前文的叙事铺垫,情感的调动,作者的感动之情实在是难以释放。应该说,前文的叙述已给文章涂上了感情色彩,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真真切切的慈父形象,为作者感情的升华作了充分的酝酿,再去面对苍老的慈父,蹒跚的动作,无声的关爱,作者的感激之情也就油然而生,这种特别深刻的感情是真诚的流露,水到渠成,毫无凿痕。
  由此看来,文章前文铺垫不可忽视,父亲的背影不是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环境下使作者极为感动的特殊的背影。了解了“背影”的铺垫作用,就能准确把握父子间的深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单位:湖北宜昌小溪塔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