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作者:陈雪红 李晓军
一、创造浓烈的学习氛围。首先,创设导入情境,营造文学氛围。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导入新课:可朗读一首小诗,可讲述一则故事,可表演一段节目,也可播送一段音乐。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使之常处亢奋状态。如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责备,而是委婉地指出来,最好带点幽默,以消除难堪的场面;教师在评价时应以欣赏鼓励为主,莫表扬个别优生,而是表扬整个活动小组的成绩,让差生也充满成就感和荣誉感。再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奋点。人类的情感都是相似的,长歌当哭的痛苦、鹰击长空的豪情、依依惜别的深情、春暖花开的喜悦等每个人都能感悟,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
二、积极地旁观、适时地启发。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清闲的旁观者,而应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适时点拔启发。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教育学生不到他们冥思苦想仍不能领悟而发愤时,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们想说又不能恰切表达时,不要去启发他,这“愤”“悱”便是启发学生的时机,教师一旦抓住它便会“水到渠成”,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能动作用。(1)积极地引导。这是自主学习理论上特别强调的一点。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学生基于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内容的反应往往不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要把学生带进文本,带进知识的海洋,变老师讲授文本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实现“自我发现——自主探究——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2)营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是自主学习中实践性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认真把握。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释放个性的前提,语文教师通过幽默风趣并富有哲理的语言首先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一种和平、友善、轻松的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于它的开放性,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再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如班上许多同学喜欢上网,我对他们的做法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引导他们积极正确地上网。这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并了解了网络的真正作用,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去创造。
四、语文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1)创设合作的情景,帮助消除“合作”的不利因素。如掌握学生的动向,排除学生大脑中的优差观念。(2)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如合作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并注意做记录;善于思考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学会求同存异;敢于发言、主动提问,言简意赅地表述个人的观点;注意整理、搜集资料。(3)对学生合作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此环节须把握住“多赞扬少指责”、“多小组少个人”的评价原则。
五、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干什么?毋庸置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并不像科学家那样要发明创造什么,而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此时,教师既不能越俎代疱,又不能袖手旁观。(1)处理加工教材,宏观控制探究内容。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不能让教材框住了学生的手脚,而要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让它能被学生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内在学习能量。(2)充分相信每个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优差生之间必须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否则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障碍。有了和谐的气氛,教师就不必担心有的学生没有探究能力,不必担心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只管充分放手给学生以空间。(3)如何处理探究中的疑问。探究学习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理解不了的问题,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加以赞扬,然后还是把它交给学生去探究解决。切忌再次形成一种师生对话的场面,一定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拔。(4)探究评价。探究后的小结依然由学生进行,对其中的问题老师可以回避,而是抓住学生取得的探究“成果”大加赞赏,这就为学生下一步的探究学习鼓舞了斗志,从而让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大乐趣。
语文教师“促进者”角色的行为表现为:创设文学氛围,激发语文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提供学习便利;肯定学习收获、鼓舞学习斗志。力革“以我为中心”的陈腐观念,力尽新型语文教师“烘云托月”之职分。
单位:湖北谷城城关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