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张宝玲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说善于发现疑问,才会善于思考和学习;“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是说善问对增长知识的重要性。然而纵观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少学生在课堂处于压抑状态,两耳竖起只一味地听从老师的讲解,思维缺乏活力,尤其是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勤问、善问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尊重学生,使他们敢于提问
  
  1、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获得充分的发挥和显示,各种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不苟言笑,绷着面孔,或者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课堂的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必然不愿意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
  心理学专家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到80%至90%,而缺乏激励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要使学生敢于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位勇于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课堂中当那些平时不善于提问的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时,教师要热情洋溢地肯定他的勇气,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对于那些提出问题,但抓不住要点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使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那些常常提出好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大张旗鼓地加以喝彩,让他们在赏识中进一步地探索,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地发展。
  
  3、设置质疑环节
  现实教学中还往往存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样的教学现象,学生就像一个容器,只是被动地盛载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其实语文课上可设立一个质疑环节,让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出内心的困惑,畅所欲言。如在民主的氛围中讲完《谈骨气》一文之后,我有意留了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质疑,略加讨论后,学生们纷纷提出问题:如何理解“社会阶段不同,骨气的含义也不同”?文章中为什么不对文天祥的事例全面介绍?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他们对不懂的、不明的就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老师在质疑中往往会惊讶学生提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思维的敏捷是如此的出人意料,他们燃起求知的欲望,形成强大的内驱力,何愁学习成绩不上去呢?
  
  二、引导学生,使他们善于提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该怎样提问,掌握提问的方法,如可对文中的标点符号、词语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可对作者的见解、文章的写作等提出疑问。
  1、引导学生对难于理解的句子提问。如《不朽的失眠》中“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态的人,以及他那不朽的失眠”,为什么说是不朽的失眠呢?提出并解答这个问题,也就基本上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对优美的句子加以提问,进而评析其妙处,揣摩作者的妙笔生花。如《巷》一文中“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又有什么妙处?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品味本文语言的典雅流畅,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3、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布局谋篇,内容的选择提出问题。如《白杨礼赞》一文中,开篇就点明了题旨:“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可是作者接下来写的是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去掉这一段,文章的效果又会怎么样呢?这些存在学生心中的疑问,经学生提出,解答后,定会帮助他们领略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
  4、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描写提出疑问。如《变色龙》中开头部分的描写跟文章主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孔乙己》中“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这句景物描写同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有什么关系?
  5、引导学生从发散的角度或求异的角度对课文中达成定论的看法提出疑问?如《花的话》这篇童话,大多数认为众花在月下比美论贵,极尽自我炫耀之能事,只有二月兰在不受人注意的墙角,默默无闻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增添美丽和欢乐,这才是值得称道的。但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疑问: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人要想被社会所用,就要善于展示自我的才华,向社会推销自我,难道只有像二月兰一样才能获得成功吗?这样的问题,就提得非常有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只要老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问、勤问、善问,定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好问精神,让语文教学高潮迭起,创新的火花经常闪现。
  
  单位:湖北襄樊市四中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