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施玉梅
一、创设良好的语境和气氛,培养学生平时愿意主动多说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学生不愿说话或不敢说话。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应鼓励多说。要提倡教学民主,允许学生质问、说错、修正、补充、辩解。对学生日常说话中出现的缺陷和错误,教师不要每次都急于批评,频繁指正,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可以搜集这些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作为一般人可能出现的毛病加以评析,提出纠正的办法。这样,即能保护学生练习说话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育帮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语境,造成多说的氛围。要观察留意学生在各个时期普遍关心的话题,也可以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之间寻找联系较密切的“引爆点”,组织漫谈讨论,激发学生多说。
二、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上好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语文教材建设实行改革以来,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安排了说话训练的内容,例如,洪宗礼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也明确编排了初一至初三的“口语交际”训练,具体有:回答问题、复述、讲故事、交谈、说明事物、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讨论、演讲、辩论等。这些形式已经包括了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各项说话能力,体现出由易到难、循环提高的规律。每个单元的训练内容包括:有关这种说话形式的基本特点、要求或注意的问题,必须“练习”的具体例子和题目,自由选择练习的“参考题目”等。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讲清要领,做出示范,指导练习,上好每一堂专门的说话训练课。学生只有真正“得法于课内”,才能自觉历练,“发展于课外”。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扎实“巧”练
古今中外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很多:朗读和背诵、口头复述、课堂答问、讨论、口头作文、例文评析等等。这些也是我经常运用的训练方式,特别是口头复述,它是把书面语体“转化”为口头语体,既忠实于原材料,又不完全照搬,是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述说课文内容的形式,是学生从“读”到“说”的重要桥梁。所以,每次复述,我首先要求学生理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然后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再讲明各种复述方式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按照“详细复述——概要复述——创造复述的顺序依次布置练习。当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要注意几种训练方式的综合运用。例如,朗读、复述和例文评析三法既可单独作训练方式,又可兼而用之。在评析材料和立意是否统一的例文时,可先让学生朗读用于评价环节的习作,后请学生概要复述习作的主要内容,接着以此为入口再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让学生评析,发表意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说话机会,把自己的理解或意见表达出来。这样,既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又以多种方式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训练,那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四、课内课外互相配合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外,还应布置多种课外实践活动进行配合。如注重课余会话,培养学生大方得体的说话态度;即兴讲话,训练学生克服在众人面前畏惧说话的心理,培养机敏思考、灵活定向和流畅表达的能力;指定课外阅读篇目,限时进行内容复述或读后感交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当然也离不开运用体态语言配合渲染,增强效果;抓住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到报刊杂志上搜集资料,综合归纳后集中讨论或开辩论赛,这种方式能非常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机智应变能力和语言的精确性、论证性,也有利于培养文明礼貌的说话态度和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总之,这些训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大有裨益,而且将学生的视野、兴趣与社会生活、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增长了见识。
五、重视语文教师的示范作用
语文教师的语言、神态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应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用丰富、动听、优美的语言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当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远不止上述这些,教师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单位:江苏海门市树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