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王 旭




  执教初中语文三年来,针对学生听话弃本抓末,难以倾心专注;说话语无伦次,本末倒置;读书重情节轻感悟,功效甚微;写文章空洞无物,敷衍了事的种种陋习,我精心设计开发了从课堂得益到课外延伸拓展的诸如课堂遣词说话我第一,积词写话我拿手,课前五分钟的听说见闻我的最感人,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引用我最酷,集体日记我最捧,小作文评改我能做,大作文讲评我优秀为内容的分散训练、整合提高的训练项目,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成效。
  
  一、创设情境,激活课堂,为学生提供找回自信和展示自我的广阔空间
  
  接课初始,学生只重你的开场白,看是否有笑话、口头禅可捕捉,至于涉及课文内容的诸多训练则听之任之,低头不语。针对这种现象,我首先给他们开设了“谴词说话我第一和积词写话我拿手”的课堂随机训练项目。让学生在每节课上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自我支配的空间。起初,有的同学左顾有盼,轻浮厌烦;有的同学咬住笔杆,一语不发;有的同学则草率几句,蒙混过关。针对学生这些情况,我分析原因,降低要求,从学生最易接受的简单词语填充空格为切入点,发现有一词说得得体,一句写得精彩,便大肆表扬,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说写兴趣。学生逐渐地转被动为主动,化无助为自助,每逢有遣词说话,积词写话,他们个个踊跃举手,自动发言。借此我再做引导,增设点评。我首先对前几节学生的说话写话进行褒扬性点评,极言其闪耀点,然后请同学对其进行点评。几周后,学生已对这项训练能娴熟操作,连那些平日里不愿动口动手的同学都能自如说写,准确点评。我看着学生课堂练习上、作业本上那一句句像模像样的如流水般清澈的语句,心中顿感一种莫大的欣慰。如有位同学为“天空、风筝、童趣”的组段训练:“晴朗的天空挂着几朵白云,和煦的春风擎着我用心灵编制的风筝,将我天真烂漫的童趣寄至月宫……”
  
  二、启迪思维,广泛点击,拓宽加厚学生对口语交际之源头活水的理解
  
  学生有了敢说善写的良好动机和基础,我便在学生这种兴致趋于淡化之时,随机又为他们设计了“课前五分钟听说见闻我的最感人”的训练项目。此项训练旨在让学生由说写训练的随意型转向定格型。每次训练定话题,找观点,广泛点击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按照班级学号次序进行,点评同参与。操作遵循由易到难的递进性原则,要求从最贴近自己生活的“自我介绍”进入,到如“我有一位知己(爸爸、妈妈、朋友)、我们家乡的土特产、我们是秦文化的传承者、这种动物与我最友好”等内容的介绍类和听不听由你的说笑话、说民间故事,说自己的愿望、说成功的经验、发布近日小新闻为内容的独白类,再到设置情境的交往类,如:“当你无意挫伤了别人时你该怎么办?去朋友家以何种姿态面对朋友的家人?当同学有了病痛如何去安慰?当碰到交通堵塞时,你怎样疏导”等等,以及随课文内容进行的表演类和讨论类。
  此项训练因为切近学生生活而让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捕捉,乐于动笔,然而也因为许多话题涉及面太大太广,而让有些同学犯难。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多鼓动,多激将,将自己融进学生生活,走下讲台当老师、当兄长、当导游,当广告人,和学生一起去爬山涉水,翻阅有关资料,走访老人、专家等方法。如当学生简单提及我县历史上一名武探花的民间故事这一话题时,我和同学们都感到兴味未尽,便由这一同学引路,我们一同去了离学校百余里的平泉村,找到村庄长老,探讨了传说中因出了一名探花而致三年公鸡未打鸣、三年桃李未开花的虚实。以此培养了学生寻根问底的探究精神。
  
  三、挖掘潜能,博览群书,启开学生的创作灵感
  
  通过上述三项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对写文章有极浓厚的兴趣,且能勤奋笔耕,乐于思索和探究。于是我又顺势为他们开设了“集体日记我最棒”、“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引用我最酷”的阅读、写作训练项目。此项训练分两块同步进行。其一是按学号递增顺序定范围、拟话题,联系自己及校园、社会生活进行集体日记的写作。按学号递减顺序轮流对其日记进行点评。其二充分利用黑板边角,每天将自己日记中精华(即名人名言或古诗文名句)抄写出来,在每节的听说训练中除宣读集体日记外,对所引用的名言名句作简要的介绍,让师生分享每位同学成功的喜悦。
  学生对此项训练尽心尽力、精益求精。因为全班有60余名同学,大致两个月才能轮到自己一次。他们非常珍惜这样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有的同学为了能让一篇日记打动所有人的心,不惜放弃每周仅有的一个星期天,让大人陪自己去做调查、走访有关领导,考察当地的风俗,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去书店购买有关书籍。如有位祁山乡的同学,轮到她时,全班同学强烈要求让她给大家展现昔日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辉煌与困惑。她先和她们组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去祁山武侯祠实地考察、拍照,又找熟人去博物馆查有关三国古战场的史料及兵器,还找到县志办负责人,咨询了昔日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来龙去脉。当她将此篇文章读给大家听的时候,她哭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激动、兴奋都写在了他们天真的脸上。这样一次训练不亚于一篇作文被刊出时的成就感。于是我即兴引导:同学们,“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没有她执著的追求,艰辛的耕耘,哪来如此感人肺腑的文章呢?我被打动了,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感染。
  
   单位:甘肃礼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