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在语文教学中巧用绘画

作者:马久英




  绘画是有别于文字的直观的艺术。把绘画艺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绘画中,走进课文,实现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迁移和创造,改变了过去语文教学仅限于单纯的主题、写法分析的旧模式,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绘画艺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现将我的浅见略举一二。
  
  一、巧用绘画导入新课
  
  精妙的导语多种多样,而巧用绘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绘制图画,教师从中挑选优秀的作品作为教学挂图,学习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在诗情画意的境界中,把学生引入对新课的学习。例如,在导入《春》这课时,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图画,学生观察片刻后,如此开头:这是咱们班宋成森同学画的一幅画,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画面内容。有的说画面有万紫千红的鲜花,嫩绿如茵的小草,翩翩飞舞的蝴蝶,辛勤劳动的蜜蜂;还有的说画面有轻柔温馨的暖风,细密轻盈的雨丝;更有创意的是说画面上有春天的勃勃生机,人们对春天的热烈赞美之情……教师面对众多学生的积极参与,因势利导、赏画入文,引导学生进入朱自清的《春》一文,去感悟江南的浓浓的春意。
  
  二、借助绘画指导阅读
  
  视觉形象是最便于领会,便于接受的。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对某项知识或事物的感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况,若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和情景设计成图画,通过荧屏展现给全体同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分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要求学生用图画来表达诗的意境。有的画“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塞外雪景,有的画“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场面,有的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惜别之情。在绘画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形成内心视象,体味到诗歌的深层意境。借助绘画展开教学,直观明朗、省时省力、收效显著。
  
  三、采用绘画提示背诵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文佳作,要求赏析之余,还需要学生熟读成诵。如果课课都去死记硬背,时间久了,老师乏味,学生也感到毫无兴趣。采用绘画手段换角度记忆,学生肯定会积极响应。如背诵《天上的街市》时,学生先进行再造想象,构画出具体画面:人间街灯闪烁和天上耀眼的星星相接。云雾缭绕的天街上,陈列着珍贵奇异的珠宝,牛郎织女正骑着牛儿在天街闲逛呢。有了图画提示,学生很快背熟了课文。把充满激情的语言化为栩栩如生的画面,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会自然地活脱出来。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文章,使文章的意蕴酿于心中。因此,与其死记硬背,不如营造气氛,启发学生联想,让画面活在眼前,更能记得快、记得牢。
  
  四、通过绘画点拨作文
  
  看图作文,近年来已被众多语文教师接受并引起重视,它显示了教师已开阔了视野,改变了过去作文教学仅仅是思想内容与文学语言结合的旧框架,是作文教学的一大进步。
  优美的画面具有激发情感,唤起联想的作用。绘画与写作结合由来已久,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是一例。今天在写作中,我们如能更好地运用绘画来点拨文章的主体内容,编排作文提纲,仍不失为写作的一条捷径。如写作《童趣》一文时,就是采用这种形式,将写作的主要内容用几幅画来表示,并编排上先后顺序,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文章大意了。
  
  五、利用绘画上好总结课
  
  新课授完之后,总结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使教学过程的琐碎分析整体化、系统化。《醉翁亭记》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篇目之一,在学完这课后,为考察学生对欧阳修的借景抒怀之法、与民同乐之情的理解程度,请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美点赏析式”绘画。要求每人至少画一幅画。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情况,小结如下:
  ①景美:青葱的山色幽深秀丽,山泉从两座山峰之间潺潺流出,醉翁亭位于青山绿水间,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给琅琊山平添了几分灵气,真是一个养心怡性的好去处,山水间荡漾着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
  ②人美:扶老携幼、载歌而行的游人,溪边悠闲垂钓的渔人,自斟自饮享受人间美酒的闲人,赴宴品味山肴野蔌的客人,喝得醉醺醺苍颜白发的官人,这各得其所的种种情态,无疑是一幅山水游乐图。游人既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光,又给太守落寞的心平添了几分快意。
  ③情美:欧阳修被贬做滁州太守后,励精图治,百废俱兴,百姓和乐,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一片欣慰之情。作者的情隐藏在写景写人写物之中,表现在他游玩之后的美好感受中——为山水之美而陶醉,为百姓安乐而沉醉,为自己与百姓打成一片而迷醉。抒写了自己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隐逸情怀。至此,完成了对课文的多角度的整体理解。练习对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绘画,利用投影展示,学生通过这个“窗口”回忆其相关内容。这种形式新颖活泼,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果。
  学生绘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无声胜有声”的重要方式。灵活运用,一定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单位:山东枣庄市四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