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综合性学习案例:话说家乡名胜

作者:张 梦




  项目创意:
  1、探索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新途径。
  2、提高学生合作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项目名称:走近家乡名胜古迹
  活动时间:2005年9月至10月
  参加人员:语文教师一名,九年级六班同学
  主要活动:查找资料、实地探访、模拟导游/编写《话说武穴名胜名址》、交流与展示
  [过程描述]
  武穴,我们的家乡。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是一块多元文化交相发展的繁生之地。她的前身为广济县,古称“佛国”,县名取“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198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她自古受吴楚文化的影响,唐代境内庙宇林立,宗教昌盛,产生了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宗教哲学家、禅宗四祖司马道信等一批代表性的人物;她还是辛亥革命仁人志士诞生地之一,红十五军发祥地之一,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之一,产生了以辛亥革命著名活动家居正和以陈庚为代表的一批解放军将领。在这美丽而又肥沃的土地上,留下了我们乡亲父老忙碌的足迹,对她,我们可以说是无比的熟悉,但她,却时常以一副陌生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她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家乡之子去挖掘、去整理。作为武穴的孩子,怎能不了解自己的家乡,怎能不关注自己的家乡呢?因此,我们决定带领全班学生开展走进家乡名胜名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具体要求是:
  查:查阅相关资料、书籍,重点了解家乡名胜名址的概况、历史、民间传说等。
  访:访家乡名胜名址,实地察看规模、特征。
  话:模拟或实地开展一次家乡名胜名址的导游活动。
  编:整理资料,编写《话说家乡名胜名址》书,要求全面介绍名胜名址的特色,并标明资料来源,同时要配有相应的图片,并为其拟写一句广告词。
  宣读完这个决定后,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感到又激动又新鲜。因为他们虽然生活在这里,但很少从各方面深入细致地了解故乡。有时候,同学们也一起谈论。鲍照读书台,百读不厌的横岗山、红色渡口的纪事,议一议千年古城梅川镇,也只是浅尝辄止地谈论。如今当一回导游、做一回编辑来介绍故乡、宣传故乡,大家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为了保证此次活动的质量,我们对这次活动作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和辅导:
  (1)全班同学一起议论出本次活动要查访家乡名胜名址的地点。经过热烈讨论确立出二十四处:
  如“千年古城”梅川镇、“将军摇篮”花桥镇、“军事要塞”田家镇、“辛亥结盟”桑梓园、双善洞、仙姑山、居正家族墓、郑公塔等。
  (2)根据学生实际条件和兴趣,分成六组,每组负责6处名胜名址。每组自选组长。制订好活动方案,访名胜名址时做到安全第一,预设好应急措施。
  (3)收集材料要齐全、准确,应从地理名胜、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广泛收集材料。
  (4)编写《话说家乡名胜名址》一书时,做到三点:一是“减”,减去一些道听途说的传闻,删除那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思想不健康的内容;二是“增”,给文字做一些必要的润色,使文章生动,形象可感;三是“换”,将一些地方色彩过于浓厚的方言和俗语,在不影响解说内容的前提下,代之以较为规范的书面语言,为大众所接受。
  (5)搜集、采访、整理资料及编写时间为双休日和十一长假。
  活动就这样开始了,第1-2周学生们主要任务是“查”,即查阅一些资料,了解家乡的名胜名址的地理风貌、历史背景及其它相关资料。但由于学生的学习比较繁忙,学生收集的材料比较零散,不全面。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便从四处搜集了《广济县志》《武穴乡情》《武穴丛读》等书籍让学生参考。第二个星期天过去了,再次检查让我们感到欣慰,每组都全面收集了自己六处名胜名址的信息。
  第三、四、五周主要任务是“访”,即探访名胜名址,每周二处。有的小组找来家长,有的小组请了导游,有的小组请退休教师、退休工人等,都一一对照自已的搜集资料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实地拍摄,个个同学脸上都黑里透红,有的手臂都晒死了一层皮,用家长们的话说:“孩子们疯了。”是的,孩子们逐渐在活动探究中尝到了甜头,多了一份执着,成就了一份爱,是对家乡的真挚的爱。
  第六、七周的主要任务是“话”:即是模拟导游活动,如第四组在洪萍同学的组织下,在班里模拟旅行社的导游,带领大家“神游千年古城梅川镇”,真是有板有眼,令人耳目一新。如她设计的旅游指南图文并茂,交通线路、古镇图片一目了然;她的导游词对古镇的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的介绍富有人文关怀。例如她对古镇“浴佛井”的导游词:
  位于梅川镇今粮管所右侧,又名清净井。佛教禅宗四祖道信出生时,用此井水沐浴,故名。民间流传歌谣:“佛井浴佛不浴俗,明日公家更征粟。”今日歌谣“佛井浴佛也浴人,人浴佛井井照城。”
  第八、九周主要任务是“编”:即编写《话说家乡名胜名址》一书。同学们在自己的经历与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上编写起来比较顺利,每组将各自的六处整理成集,全班合编成册。
  如第二组的“仙姑山”篇:
  导游词:位于武穴西北六里处,有仙姑庙,庙后有仙姑洞,岩上有仙人韭,游人采食以为吉祥。相传为何、陈、许三女子入山修练处。“唐大中元年正月初五,雷雨大作,闻仙乐声,云雾中遥见三仙女升天,马蹄履迹留石上”(见同治壬申《广济县志》载)。1997年,仙姑山被批准为黄冈市级风景旅游区,占地3.3平方公里,分为寺庙区、水上娱乐区、休闲度假区、花木区、古址遗址区、服务区等六大游览区,以其旖旎秀丽的风光、金碧辉煌的寺庙和美丽神奇的传说,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广告词:云雾缥纱似仙境,梦见仙姑升天时。
  如第五组的“鲁肃府”篇
  导游词:
  鲁肃乃东吴名将,文谋俱佳,为人诚实,忠心耿耿,在田家镇建制鲁府,依托长江天险,镇守国门。据《湖北通志》载:镇东有钓童山,为三国时孙吴攻守处,建有鲁肃府。镇与南岸半壁山相对,扼江流宽仅170余丈——退可固守两湖,进可规复江、皖,诚知其地形之要也。
  三国时期,诸葛亮乘江舟而下,首先停舟于田家镇,拜访鲁肃。就是在这“天险”之处,鲁肃与诸葛亮促膝而谈,英雄见识略同,彼此还结下了深厚的私人感情。两位谋士正确分析了敌我双方实力,一致认为曹军虽然号称八十万大军但长途行军,疲惫不堪,水土不服,不习水战。相反,孙刘联军只五万多兵,但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加上利害攸关,只要能够团结一致,必然取胜。于是,他们击掌而鸣,为了孙刘的共同利益和命运,尽力促成孙吴联盟。如今,田家镇冯家山下,就在鲁肃府遗址附近,还有一块巨石伸进江心。相传,这块巨石就是当年诸葛亮搭祭台、借东风的地方。
  广告词:想借东风吗?请到鲁肃府!
  整理成册后,我们把它送到武穴市政府办公室,得到市政府的称赞。活动结束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其实,我只想让大家在本次活动中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可是此时此刻,我更加了解武穴,也更加了解你们,看到了大家的合作创造的火花,感悟到家乡明天灿烂辉煌!
  [案例点评]
  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亮点”,也是教学实践中的难点。综合性学习《与家乡名胜名址对话》较好地突破了难点,闪现出亮点。
  首先,目标明确。活动开始,教师就将学习目标定位在“认识武穴市”上。家乡,不仅是我们居家过日子的地方,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对家乡的重新认识,也是对我们自身的重新审视。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这一选题还是颇有些深意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以“爱国主义”为序列设计了第二单元,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安排,正好配合了教科书的教学工作,既是一种补充,更是一次深化。相信学生通过对乡土教材的挖掘,对爱国主义会有一份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它采用了灵活的学习方式。这次活动,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易到难,分成了“查——访——话——编”四个阶段,分层推进,突出了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活动:看遗址、听故事、思发展。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也必将带动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
  第三,它取得了明显的学习成效。教会学生去做,是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教师“做了就是最好”的观点始终在激励着学生。实际上,囿于认知水平的局限,要让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深刻认识”一座古城是不可能的,但只要“认识了”,学习活动就算是成功的。它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不应拘泥于教科书,要面向大千世界,要在广阔的空间里感受“大语文”的独特魅力。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转化还不够到位。因此,教师的主导性体现了,而学生的主体性却欠充分。这大概是刚开始实施综合性学习,教师顾虑过多所造成的吧。随着这一活动的不断深入,在不久的将来,学生的活动定会有声有色。
  
  单位:湖北武穴市梅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