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杨颖峰
(一)加大写作力度,使读和写并驾齐驱。
由于重读轻写,写作往往被挤在了课外,甚至被课外挤掉。解决的办法:一是尽量增加写作的课堂时间,我校现在多数班级都是每周一节堂上作文,写作与阅读并重。二是尽量增多实用文,特别是应用文和论说文的指导。我们可以积极地与地理、历史、政治、生物等学科教师配合,指导学生写学科小论文,一举多得。三是加强对课外自由写作的指导检查,不少教师经常布置学生写日记、周记或课外练笔,但往往只是简单批个“阅”字了事,这就使得课外写作流于形式,不仅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用,反而使学生养成敷衍塞责的坏习气。我以为可以让学生互评互改,相互交流,或让学生谈写作体会、创作动机,并让学生自己编辑,将优秀作品装订成册,全班传阅,这样既减轻教师批改负担,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四是新开研究性学习论文的评讲课,我们将学生的作品制成幻灯片,播放给大家看,请有关学生谈活动过程,或举行小型记者招待会,交流活动体会,介绍相关知识,这样既能及时总结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又能通过多形式的评讲,帮助学生提高实用文写作的能力,从而激起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
(二)加强说话训练,使弱小的口语迎头赶上。
在语文教学的王国里,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能力之一,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要让口语教学在语文教学里有平等的地位,解决的办法:一是新开专题说话课,充分用好新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专题,学习既席发言、演讲、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口语样式;二是尽量多开展演讲、辩论、讲故事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在课前五分钟训练学生说话,如推荐一篇美文,赏析一首好诗,播报一则新闻,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歌曲;四是在读写课上尽量让学生多说话,如作者创作体会谈,XX文章优劣之我见;五是课余增加师生的自然对话,新型教师课堂上是师长,是引导者,课堂下应是朋友,多和学生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爱好,这样既能沟通师生感情,又能让他们学会表达。
(三)改革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权交还给学生。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其中有两点是其骨干内容: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会学习。鉴于此,老师独霸课堂的局面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因为教师若把什么都讲得一清二楚,那学生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记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原创精神就会扼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爱因斯坦、纳什等都在那里工作过)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的传统是把研究生“扔进河里”,游过去的就成为博士,我们也要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游泳的勇气,不要什么都包办代替;二是教育学生转变观念,过去是教师传授知识,现在应是自己摸索获取知识,教师只是指导,教给方法,不要事事依赖教师,泰戈尔说:“树木摆脱了种子的束缚,便是个长了翅膀的精灵,它要越过未知的世界,追求生活的风险。”;三是让学生明确自学目标,放手不是不管,学生由于自身因素,自学常常比较盲目,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的目标;四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五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这两年,我们学校高一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专题讲座之后,学生自由组成了几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如《关于东莞市经济连锁现象的调查分析》、《关于东城文化中心的调查报告》等等,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实地考察,上网搜索资料,结题时,对学生完成的课题进行评审验收。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在“写”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料信息是课题的原材料,调查、访问是获取信息的途径,及时、准确地记录所进行的工作,是后期总结分析的基础;同时,付出的劳动,不能只开花不结果,论文、报告是成果的表现形式,这些都需要“写”。可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不会作记录且不习惯记录,以致采访时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遗失;二是不会收集材料,不会整理材料,不会对材料进行归类;三是不会写调查报告,不能对调查获取的资料进行深层次思考,仅是记流水帐;四是不会写课题论文,不能提出问题。
(二)在“说”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高中生要能自信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在讨论中能尊敬、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加以陈述。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采访时不敢也不会和被采访者交谈;二是即使交谈,好些不用也不会用普通话;三是课题小组里好些同学不能自然流利地和老师进行口语交流或问题探讨;四是结题时好些学生不敢也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这些问题存在,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作好相关的引导工作,那么,导师可以“导”些什么呢?
(一)规范研究态度:研究性学习强调与生活接壤,强调触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往往是凭一时热情去做,三分钟热气一过,就容易懈怠懒散,遇到困难也会因畏难而退却。如果流于形式,或儿戏一般对待,或不了了之,或敷衍了事,滋生不良习气,那就有违开展活动的初衷了。因此导师自始至终都得重视规范,调试他们的情绪和心态,让他们把研究性学习当做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来完成,从而培养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求实的精神、坚持探究的毅力。比如我们带着学生去调查连锁经营现象,一天要去好几家连锁店,有时会吃闭门羹,既费力又费心,学生难免会有怨言,会心灰意冷,这时候教师的鼓励指导就很重要,教师要以自身的严谨治学、锲而不舍激励学生:坚持就是胜利!经历了风雨,方能见彩虹!
(二)驾控研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参与者的自主探究,强调探究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但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驾控很重要,尤其要把握“干预”、“参与”的尺度,做到既不越俎代庖,过细控制,也不形同“放羊”,不闻不问。
这里有几个“干预”重点供您参考:
1、开题:选择课题应该具有开放性,可以从兴趣入手,从疑问入手,从学习内容入手,从学习目标入手。确立课题之初,要让学生清晰地表述课题情况,如:
课题介绍——说明课题名称、内涵,研究对象、范围,课题提出的依据、背景,研究动机、意义、目的,成课表现形式,研究的可行性等。
制定方案——规划设计研究的具体步骤和程序、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安排、组员分工情况、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结题时间等。
这个步骤中,尤其要抓好开题答辩。学生们问题是有了,但往往或者太大,大到要几本书还写不清楚,他们就无法驾驭了;或者又太简单了,没有深入的价值;或者是无法获取必需的资源。这时,你可以引导他们斟酌、掂量、论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正确选题应遵循哪些原则呢?首先,是可行性原则,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个人长远发展目标来选定研究题目,才可能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其次是科学性原则,如果违背科学,问题就会陷入非科学或伪科学的歧途,使研究一无所获。选题还要遵循创新性原则,要有自己的特点,有新的视角,力求对自己或对别人已有的认识有一个新突破。选题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可以说,确立好研究角度,就等于有了成功的入场券了。
2、过程:要督促学生善于进行阶段性总结,要学会搜集、积累资料,要勤于以纪实的方式,把探究学习的情况、进展、发现、收获、体会清晰地笔录下来。每一次活动的时间、地点、成员、活动内容、效果,都要有真实的记录。要登记查阅或收集资料的情况,对研究过程中查阅过的资料,有明确的记录,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等,重要的要做摘录。调查或采访活动,要有附件,如问卷表、采访问题等原始资料。你千万别忘了提醒学生,要习惯于把研究过程中各阶段的发现、心情、感想、体会、思考、收获,或者某一重要环节的参与情况、切身体验、真实感触、得到的锻炼、遗留的缺憾等,记录下来。平时不记录,到总结的时候会两手空空的。
3、写文:即写研究报告,包括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等。从分析整理资料,到构思布局全篇,你可都得费心了。当然了,千万别拿成人化的学术文章来要求,那样会把学生吓坏的。形式可以活泼多样,有自己的特色和创见就好。
(三)评价研究结果:评价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这里给你一些建议:课题确立的角度是否新颖独特;课题研究中题目界定、方案设计、内容表述、术语使用、报告结构等是否具有科学性;研究时收集处理信息、计划、组织等能力是否得到锻炼;研究中认知收获有多少;小组合作情况如何,等等。尤其要重视的是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意志品质如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坚持性、克服困难的意志等,是否得到培养。是否有真切、丰富的研究体验。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宝贵财富,与课题报告同等重要。
评价时,只要有超越——见识的延伸、能力的增长、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就是最大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完成一个课题,就收获了一份成长。
(四)激励研究热情:学生“做研究”,最需要得到认可和激励。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展示研究的成果,展示学生的才能。如推荐发表(纸媒体或者电子媒体)、组织展板、编辑小册子、课堂口头报告等,既可以让学生互相借鉴,又可以在交流展示中得到鼓励,增强学习热情和探究信心。
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