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语文教育应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作者:贺 树




  当然,这只是一种大致的归纳,还有许多未入选的,又或者是初中已经学习过并要求普读的,比如孔孟的文章等等。其体现的道德理想更应成为我们今天语文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以孔子的文章为例,在其文章言论中,多体现了孔子作为一代圣人、大教育家的道德人格以及他对自己弟子的道德素质的要求。比如在他的《论语·子罕》中他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明人应该具有不可强制或压抑的独立意志;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赞誉坚贞不屈的人格尊严。在他的《论语·里仁》中他强调“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强调人特别是君子应具有个人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又以“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说明在孔子看来,仁,包括诸德,仁爱的道德情感是孝悌、忠恕、智勇等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看出孔子的道德思想,也因此可以以此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引导他们在学习孔子的言论中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另一方面来说,既然是语文教育中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艺术,灵活地实施教育策略,以进行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养育。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因为文言文、古典诗词距离我们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必须注重对作者生平、生活时代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过去的道德风尚以及当时人们的人生追求、人格理想等等。这样就可以结合我们的当前实际,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其次,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物形象就是人格形象。在语文教学中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领悟艺术真谛和人生意义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文学作品有深刻的认识,更可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道德素质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蔺相如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仁爱之心等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我们老师的讲解、引导下就可以感染我们的学生,这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学生的道德素质。再次,就如前面讲到的,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披文入情,以言感人,以情动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总之,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把尺度。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就必须讲求道德,道德是人的生存之根,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所以,从人的本性上来说,人是一种道德的存在。因此,作为传承中华几千年文明的母语教育,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以道德的文明来养育我们的学生。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