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塑健全人格
作者:黄绪宽
语文教学怎样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呢?
一、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现在,有的家长花大钱为孩子择名校,觅良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德才兼备的老师门下受教育。这不证明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吗?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模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名学生一开始就能在德才兼备的老师手里学习,那将是这名学生的福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其原因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的人格来调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塑造学生人格的伟力,教师良好的人格播下的是真、善、美的种子,不良的人格埋下的是假、丑、恶的祸根。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人格,以渊博的知识,超强的能力,高尚的品德影响、感染学生。
二、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发展良好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语文学科课程同自然学科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1、珍爱生命,勇对挫折。现实社会,大中学生自杀者不少,他们何以这样轻生,究其原因,大多没有远大理想,不懂得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意志脆弱,不敢面对挫折和失败,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生命只有一次,只有今生,没有来世,生命是可贵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生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幸福之旅,而是时时摆动在幸运与不幸的模式里。我们应该接受一切不幸。不幸遭遇并非世界末日。有时候,它还是我们采取行动的催化剂,对改善状况大有好处,它能使我们的才智变得灵敏,意志变得坚强。教材中选用了不少关于生命的文章,学生学习这些文章自会受到情感的熏陶,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写白兔获利后的心境,“勾起了无尽的患得患失”,告诉人们应坦然面对得与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明智的人得失不惊,处世潇洒;痴妄的人患得患失,身心受累。人生寓言《落难的王子》写懦弱的王子落难后变得坚强、勇敢,告诉人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注定要与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即使是王子也逃脱不了厄运。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挫折甚至灾难,并在厄运中磨炼自己。
2、珍爱亲情友情,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有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经济利益的驱遣,有的家长在“商场如战场”的驱使下,惟利是图,抛亲情,弃友谊。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认钱不认人,养成自私自利,淡漠亲情友情的性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珍惜亲情友情,理解和关爱他人的教育。教材中关于亲情友情的文章也很多,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抒写三代人浓浓的亲情,故事蕴含人到中年责任重大,应承担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的重大责任的道理;鲁迅的散文《风筝》抒写自己对弟弟“精神虐杀”的内疚和悔意;张之路的散文《羚羊木雕》抒写“我”与万芳的友谊,“我”与父母的冲突,“我”对朋友反悔的痛苦。这些文学作品定能激起学生内心的震荡,陶冶学生的情操。
3、崇尚诚实守信,厌弃虚伪欺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世象百态。在这个世界里,无数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也有人却靠欺骗过日子。欺骗,古今中外都有,我们身边时时有骗与被骗的事情发生,我们看见过别人被骗的情形,我们曾尝过被骗的伤心、苦恼与愤怒。时下,物欲横流,欺骗盛行,语文教师必须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主旨是全国上下,皇帝带头骗人,上行下效,假话成风,讽刺了社会的不正之风。教学这篇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思考:皇帝和大臣甚至老百姓为什么都被欺骗?他们要么怕失去自己的地位,要么怕别人说自己愚蠢,都不敢说真话。总之,虚伪不诚实是被欺骗的主要原因。俗话说,“蒙骗得过一时,欺骗不了一世”,谎话与欺骗终究会被揭穿,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不是说出了真话吗?《世说新语》之《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陈太丘的儿子才七岁就懂得诚信,他批评对方与友人约会不守时,是不守信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余秋雨的《信客》一文中的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被人诬陷,糟蹋了一生名誉,从此做不起人;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忠厚仁慈,宽容善良,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诚信的高贵品质是现实生活需要大力提倡的,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4、感受古代文人的崇高气节和伟大人格,陶冶高尚情操。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了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从其诗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历代文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和伟大人格。教学这些诗文,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感悟,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品读《离骚》,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品读《行路难》,李白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海”的信念,可以激励学生坚定战胜重重障碍,实现理想抱负的信心;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定可激发学生先人后己,为民济世的情怀;品读《己亥杂诗》,龚自珍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志愿,定能激励学生为祖国和人民而无私贡献的精神。总之,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传统诗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健全人格。
语文教学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远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点,还应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等教育,但这些教育都不是灌输式的,而是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体验,重视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学生的“自省”精神。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学生通过阅读、问答、探讨,达到情感熏陶,促进真善美的回归,从而塑造健全人格。
三、语文教学要注重课外阅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和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能力
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就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大范围地阅读课外优秀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技读物,兼收并蓄,了解各种优秀文化,使语文教育有更大的包容性,打通语文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生以此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品位。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就要加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资源,拓展语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观察、体验火热的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现象,然后交流感受,讨论问题,或写参观笔记,时事评论,从而让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御丑恶事物侵害的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当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要素和情意要素为课程目的,不能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更不能废弃其中某一个方面,诚如新课程所强调的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塑造学生的人格。
单位:重庆市城口县修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