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教改实践中的一朵寄葩

作者:普丽华 向翠林




  中国的教育改革推行多年,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让他们掌握学习的工具和方法,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香港大学岑绍基博士的《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香港教育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就是授人以渔的指导性著作,它不是一般的教改总结,而是一部创新意识较强、体现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汉语写作教改专著。在实验研究的数据统计中,他提出了一个汉语写作教学中谁都无法回避、但又没有认真系统地展开研究的课题:如何提高中小学生作文批改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这还仅仅是表层的话题,更深的题旨是:怎样在汉语文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自主学习、教会学生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岑绍基博士的这项研究有坚实的学理基础,他不但引证了大量的中外同类研究资料,而且还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引进项目研究中。他坚持了十几年的调查研究,还亲自在三个中四实验班开展教改实验,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中归纳总结理论,这个课题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较为全面地探究了目前存在的四种作文批改法:教师精批细改法;教师符号批改法;同辈量表批改法;学生量表自改法。通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和试验观察,岑绍基博士发现了每一种批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在中文写作教学上,很多教师都认同精批细改是改善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如果采用教师精批细改法,那么教师的权威的引导作用可以实现,学生如果重视了教师的批改、领会消化了教师的批改,学生获得的效益将不可低估。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这种批改法里会得到充分的实现,一个优秀教师的智慧会在这种有生命的书面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不过,精批细改的方法需要结合面谈的方法,学生才能够有效地学习修改的策略,因此这方法比较适合在个别或小组教学中使用;但是如果学生很多,教师很难大量采用面谈的方法。由于教师未能够全面和学生面谈,学生未能够在教师的精批细改下学习写作的修改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未能相应提高,因而未能达到精批细改的目的。另外,这种作文批改法也有致命的不足,譬如,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常常指出的是学生的负面的问题和错误的地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能会被抑制;同时教师的批改工作量很大,一般的教师会有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教学负担。
  教师符号批改法相对于教师精批细改法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上有很大的进步。它启发和培养了学生那种“文章是改出来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教师投入的工作量只是精批细改法的一半。但是这种方法仍未能培养出学生对文章好坏的判断能力,在教师的“符号”指挥下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量表自改法从调动学生主动性方面来说是最好的一种。它引导和鼓励学生按一定的文章写作模型重组、重写自己的文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孕育学生的写作快乐感将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是否具备了自改作文的知识和能力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关注的地方,而且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其它同学的大量的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学生量表互改法是指“学生完成初稿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评改量表互改同学的作文,然后相互提出回馈,学生根据回馈,加上个人的判断,重写他们的作文”(见岑绍基博《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27页)。根据岑绍基的研究报告:在四种作文批改法中,学生量表互改法在中小学课堂上可发挥出优良的教学效果,它可以提高学生在作文评改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读者意识,可以培养评判文章的能力。这种教学法要注意的是:设法组织好教学活动,设法提高学生评改他人作文的能力,设法设计好评判作文的模型和量表。这种教学法在国内国外均有理论根据,并有不同国别的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做过有成效的探索。它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规律。
  其实,语文教师让学生互改作文的实践雏形早已存在,但是岑绍基博士第一次从理论高度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量表,不仅让这种实践活动找到理论依据,也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评改作文的标准,增强了学生互改作文的可操作性,使评改结果更加科学可信。而且,这些量表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水平,还在于这些量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蓝本,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不无益处。
  世界上不少地方正在进行教育及课程改革,然而不少教育研究的结果却告诉我们,绝少教育改革能真正对学生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而能够产生明显作用的,都是那些直接涉及学习内容的改革。岑绍基博士的《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无疑是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朵奇葩。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