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作者:陈益智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心灵的自由参与,需要思想的大胆碰撞,需要智慧的平等交流,需要情感的积极投注。新课标针对积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地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
  
  一、在朗读课文中融入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首要的问题是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这样,朗读时才能有感情,才能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如学习《春》,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边欢快地吟诵,边在脑中想象着一幅幅美景图,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课文当中,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置身于情中,从而使这堂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学生在朗读中,情感在这自由广阔的天地间恣意放旷,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训练思维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好的语文课,要改变“课文阐释者”的旧形象,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爱读书,爱表达,训练思维能力。记得上《宋定伯捉鬼》时,笔者让同学们评论,大胆质疑。气氛宽松了,有价值的问题接连提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正是这样一座森林,这样的森林滋润着你的呼吸,连接着你的心灵世界。走近这片森林吧,成为森林的主人,扩张这样的森林吧,让自己的灵魂充满绿色。
  
  三、在生活实际中实践语言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丰富想象的活素材。只有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想象,才能培养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学《行道树》一文,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或电视剧里看到的类似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同学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这一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鉴别事物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习已不再是一室之内的事情,有必要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博物馆,走进社区,走向野外,去充实自己的大脑,开拓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直观体验,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
  笔者曾和一位老师合作上室外课,一位物理老师因教学测量知识的需要,突发奇想地想搞一次室外实测活动,而笔者正准备带领同学参观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以使同学们加深对《中国石拱桥》课文的理解,并作为作文的素材。我们一拍即合便带领同学们一起上了一堂室外课。在这堂既是语文又是物理的课上,同学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趣和热情。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桥的各个部位,记下测量数据,一边记下桥的形状姿态。有时,同学们为找到一个合适的测量方法而各抒己见;有时,同学们为用什么词语更好争论不休……结果,这堂课的效果远远超出了老师课前的预想,也排除了老师课前的种种担忧。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室内仍是上课的最佳场所,然而,当我们确实需要时又何尝不能大胆地走出教室,走进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呢?
  
  四、在自主读书中培养兴趣
  
  在《读书的艺术》一书中,林语堂先生有过妙论:“什么才叫做真正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读,这才叫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
  笔者经常与学生交流,发现很少有学生对课本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真正感兴趣,而在他们的课桌里,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有两三本自己买的课外书:《读者》、《青年文摘》、《小王子》、《爱的教育》、《生命的意义》、《简爱》……在难得的闲暇里,他们的读书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满足!
  我们不必为学生读书过杂而担心,而要为他们自由漫步书林而创造条件,广泛涉猎,是许多学有所成的人的成功经验。只有给学生以自主阅读的时空,才能让他们热爱读书、热爱语文。
  
  五、在综合性学习中发展能力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单位:湖北江汉油田教育集团东方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