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会读·爱读·久读
作者:王继良
一、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科学的阅读方法大体有如下几种:
1.读。读的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对于长篇小说《红楼梦》等宜用跳读、浏览法,提纲挈领地读;对于短篇小说《柏林之围》等宜用精读法,圈点批注;对于散文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宜用朗读法,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谈心得体会;对于议论文《燕山夜话》等,宜用复述法,了解文章的材料,论证的方法,作者观点;对于知识性强的文章,也宜用精读法,圈点、批注等。当然具体运用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2.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读书要学思结合,才能收到成效。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学思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3.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时,要指导学生把好词、佳句,优美诗文随时摘录下来;把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制成卡片保留。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还要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每周至少一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收获将是十分可观。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新天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这个道理。那么,怎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课内搭桥——在点拨中阅读
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家名篇很多,我在教授中点拨学生阅读。如学习《荒岛余生》时,我就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又如吴承恩的《龙宫索宝》、罗贯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莫泊桑的《福楼拜的星期天》、安徒生的《丑小鸭》等等,都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课内文章进而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如我在教《从百草园三味书屋》时,就叙述了鲁迅小时“早”的故事,介绍了他一生刚直不阿的高尚品德和不辍笔耕,不懈探索救国之路的革命精神,激起学生对这位伟人的热爱崇敬之情,进而引导学生读《朝花夕拾》、《呐喊》等原著。这样,既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可谓一箭双雕。
2.活动激趣——在活动中阅读
每个学生皆有求知欲,好胜心。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上进心理,给学生活动注入新的推动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抽5分钟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一下,看谁说得多,说得精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大为增加。常组织的活动有:
故事会——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故事、童话、寓言等讲给其他同学听。故事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去找恰当的材料,而且进行筛选,这就需要学生用心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
朗诵会——朗诵包括朗读和背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词语接龙——它可以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组织评比,使学生久读书
要使课外阅读持久,连续开展下去,我们可以通过活动来检查督促,并取得实效。
1.可开展每学期一次读书笔记评比。读书笔记内容形式不拘,可摘抄,可写提要或读后感,每周一篇,每生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每学期展评,全体同学都参评,都当评委,奖励优秀的,较差的限期改进,并把课外阅读的成绩按30%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这项活动使同学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又避免应付差事的“照抄”。
2.可召开一年一度的读书经验会。在交流会上,同学们可各抒己见,可说一本书对自己的影响;可说读书经验;可谈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可说自己读书的益处,目的、兴趣、态度等。交流会后,可把好的发言稿,编印成册发给学生,同学们对这种同龄人的经验交流很感兴趣,因为这些经验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看得见”的最直接借鉴。
3.也可定期组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把每学期规定阅读的课外书中的有关知识点,编成一个个的题目,利用班团活动课或语文课进行知识竞赛,按分数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竞赛优胜者除了张榜公布外,还可颁发奖品。这项活动可大大激发同学的读书积极性。
可以说离开老师的指导后,学生能够自觉安排自己的课外阅读活动,这才是我们语文素质教育成功的一个有力体现。因此,我们在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新天地。
单位:浙江东阳市江北街道亭塘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