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作者:商学丰 赵宝玉




  文与人紧密相连。作文是学生多彩生活的再现,文意反映了人意,而人品又直接影响文品。所以,将育人寓于作文教学中的观察、选材、练笔、修改等具体的训练之中,可以达到作文与育人的双赢。
  
  一、乐于观察——热爱生活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乐于观察不仅可以解决习作中的材料问题,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如我带着学生按从校内到校外的顺序观察校园。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提出观察要求:首先,明确观察不等于观看。观看仅仅是一种视觉活动,而观察是我们有目的地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需要我们综合运用目、耳、鼻、口、脑等多种感官。如,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听见了什么样的声音?闻到几种不同的香味?有怎样的联想等。其次,要重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如校园里有多少种树?有多少种花?有几块草坪?各有什么特点?(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站在校外看校园,你有怎样独特的感受等。第三,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由上到下,由东到西,由点到面,由近到远,由形到神,从整体到局部等)观察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最后,更为重要的是要始终带着喜爱的情感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勤于观察,敏于思考。学生在观察习作中深有感触地写道:“我们的校园简直太美了,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我感到特别幸福、快乐。”
  只有通过自己认真地观察才能表达出这样喜爱校园,热爱生活的心声。
  
  二、善于选材——培养审美
  
  选材要围绕中心,但符合中心的材料不一定就是好材料,所以选材与审美水平关系很大。因此,选材也是作文教学中的美育训练,具有育人功能。如我在指导作文《我的爸爸》中,进行了选材审美的尝试:首先,让学生任意、大胆,而且尽可能多的选材,教师板书。(如:衣服破了,自己默默地将它缝上;经常加班;经常做家务;帮助邻居老奶奶换煤气;保护环境,带领全家去义务种树等等)其次,指导学生按照材料佳美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1、衣服破了,自己默默地将它缝上。2、经常做家务。3、经常加班。4、帮助邻居老奶奶换煤气。5、保护环境,带领全家去义务种树。最后,在排列的基础上全班讨论,鉴赏选择出“保护环境,带领全家去义务种树”是最美的材料,因为,“衣服破了,自己默默地将它缝上”是为自己;“经常做家务”是为家庭;“帮助邻居老奶奶换煤气”是为别人;“经常加班”是为工作和集体;“保护环境,带领全家去义务种树”是为社会,只有将社会上的事作为自己的事才是最高尚的美德。
  经过训练,学生不仅学会了选材方法,更重要的是赏析了何为优材、美材,学生从生动的选材训练中受到了审美教育。
  
  三、勤于练笔——提高认识
  
  练笔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水平,育人功能寓在有效的练笔之中。如我曾引导学生连续三次观察校园里的月季花,进行系列习作,反复练笔逐渐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一观月季花,认识它的特点,茎叶带刺,颜色多种等,欣赏它的外在美。二观月季花,认识它的品质——不畏风暴,花期长等,欣赏它的内在美。三观月季花,认识它生存的价值——花与人,花与自然的关系等,欣赏它与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美。
  这样,三观月季花,三思月季花,三写月季花,认识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立意也逐渐深化,认识在练笔中提高,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陶冶。
  
  四、巧于修改——陶冶心灵
  
  作文中文字内容的修改,必然会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善于修改,巧于修改一定会陶冶学生的心灵。如我曾指导一名学生三改习作《麻雀》的结尾。作文主要描写作者观察一只麻雀捉蝗虫的事。开始,他是这样结尾的:“麻雀终于捉到了蝗虫,它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多有意思!”我看后启发道:“麻雀是益鸟,蝗虫是害虫,麻雀的胜利意味着什么?”学生的认识有了提高,感到这件事不但是有趣,而且具有了除害意义,于是他修改结尾:“麻雀终于捉到了蝗虫,它像一个勇敢的战士,我不禁为它吃掉一只害虫而高兴。”阅后,我再次现场指导,指着被一根线绳栓住的麻雀问:“既然它是益虫,你应该怎么办?”在我的启发下,他不舍地解开了这只麻雀的“绳锁”,把它放出了窗外。最后,他在结尾处又加了一句:“既然麻雀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应该爱护它,让它安全的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三改结尾地过程,既是文字上的改动,也是心灵上的陶冶。由有趣到为之高兴,最后升华到以行动爱护益鸟,将育人寓于修改之中。
  单位:北京通州区柴厂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