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发散思维与作文训练
作者:李毅广
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从多个方面寻求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闯出写作的新路子。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拓展其写作空间?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能和大家一同探讨。
一、运用多向思维,拓展学生思路
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往往固于习惯性思维,只能看到事情的单一方面,即大多数人想到的方面,以致落入窠臼,人云亦云。这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分析,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对同一事物从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去写作,从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开启我们的多向思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样就不难理解,同样是“春风”,大诗人李白笔下是“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是多么的凄苦;而散文大家朱自清笔下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春风”又是多么的温暖。同样是写“秋天”,欧阳修在《秋声赋》中的“秋天”是万木凋零,满目萧然,秋风秋雨愁杀人。现代作家峻青《秋色赋》中的“秋天”却是硕果累累,丰收在望,洋溢着热烈喜庆的色彩,时代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心境不同,对景物的感悟自然也不同。我们可以用“刘翔勇夺奥运冠军”为话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刘翔个人来说是自身条件优越,刻苦训练;从教练来说是计划务实,科学指导;从国家方面来说是大力支持,多方协作;从国际田联的角度是提供了高水平的赛事,在激烈竞争中有利运动员竞赛水平提高。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而且使学生对事物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二、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创新
在拓展了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其所写内容作反方向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即运用逆向思维。有些作文题,如果只是着眼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难以找到合适的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但是运用逆向思维,跨越字面的障碍,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乎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我国古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要突出山林的幽静,偏偏写蝉的噪杂,鸟的鸣叫,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前苏联有一部作品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如果光从字面理解,正面思考,真是无法下手的。黎明前的夜晚万籁俱寂,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如果“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里,一群苏联的热血青年,优秀儿女,为了祖国的解放,与德国法西斯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读者无不慷慨悲歌,肃然起敬。如一位学生以《开卷有益》为题,“开卷有益”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然而开卷一定有益?未必,如果不加选择,不看对象,随心所欲,非但不有益,反而有害。这样的逆向思维,比习惯思维更有思想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想别人所没想,言别人所没言,从而写出既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文章。
三、运用比较思维,引导学生求同存异
在写作中我告诉学生,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区别的,先哲告诉我们“同一棵树,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要善于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知道事物间的差异,在作文中不仅看到事物的相同点,更应把他们的异处表现出来。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中写到三种花,比较分析后,得出结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国演义》群英荟萃,在阅读分析、比较后,我们不难发现,同样写才智,周瑜“既生瑜,何生亮”未免小气;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些愚忠;司马懿“诸葛亮平生不敢弄险”(中了空城计)过于多疑。对比中写出的人物,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让学生写这样的作文题《议“岁寒三友”》“岁寒三友”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松、竹、梅,它们生长在严寒的冬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学生经过细心的分析比较,同中求异,从它们生长的环境、外型特征、特别的气质,联想到人,会给本文赋予新鲜的思想含义。
综上所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比较思维,努力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推陈出新,拓展他们的写作空间,使学生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培教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