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语文课堂呼唤平等互动的师生交往

作者:熊贤友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外在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互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就语文教学来看,课堂上师生交往往往围绕教学目标以语言学习为中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感情上的沟通,从而达到缩小或消除师生对教学目标认识差异的目的。从教师一方来说,交往的目的有:第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极大兴趣,从而激发其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二,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第三,根据教学流程发展变化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从学生一方来说,交往过程又不可避免地成为训练和培养听说读写思的能力的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离不开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必然要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相互知觉和相互作用。师生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班级就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品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会受师生交往的影响。课堂上的师生交往绝大多数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极少数的不良师生交往。下面简述几种不良类型的师生交往。
  第一类是亲密型。这种类型主要是指师生交往中教师偏爱那些学习好、守纪律、听老师话的学生,如班干部、优秀学生等。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经常表扬、鼓励,树其威信。而有的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小问题,不能及时给予教育和指导。渐渐地,他们就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在与同学交往时自骄自满,不能平等与伙伴相处。由于师生交往过于亲密,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甚而至于出现师生恋或单相思。
  第二类是紧张型。这种类型是指发生在个别教师与潜能生或所谓“个别生”之间的交往方式。有的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表现得不够耐心,出现问题不是怨学生,就是怨家长,导致方法生硬,态度不好,心理冲突频繁,从而造成师生之间感情疏远,甚至紧张、对立,形成逆反心理。
  第三类是冷漠型。这是指个别教师对大多数中间学生所采取的交往方式。在任何一个集体中,处于平常地位、发展水平一般的学生永远是绝大多数,而个别教师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部分尖子生或潜能生的身上,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等生的关心和亲近。由于教师与中间学生交往较少,听不到学生渴望沟通和亲近的心声,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便会在心理上产生被漠视、被忽略的感觉,这种感觉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牢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铺垫学生的未来,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类是独裁型。教师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蹲下来与学生平等相处,更不能向学生敞开心扉,使学生在承担责任的同时,相应的权利或多或少地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剥夺了。
  美国心理学家布洛费和古德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教师与学习好的学生交往的时间约为“差生”的两倍。令人深思的是:当学生不回答或说不知道时,教师往往对好学生重述问题,提供暗示,或再问其它问题,而对“差生”则往往很快地放弃或直接告知答案。从实际情况来看,中等生得到的交往机会最少,最不容易引起教师的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成见,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增加与中等生、“差生”的交往频度。有时候,教师与“差生”偶尔一次的交往会使他铭记终生,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有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个明智的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状态,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毕竟,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波动的图画,也不是电影电视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带着自己的经历、知识、思索、灵性等等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罗素的《我为何而生》这篇课文非常短小,内容与写作特点也比较清楚,但学生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我在上这一课时,只花了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解决内容与写作特点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公推一位主持人上台主持讨论交流,学生们谈得非常投入,我也适时地加入讨论,结果这节课上得妙趣横生,课后学生们还就此话题写了一篇周记。
  总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单位:武汉市皇甫积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