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关于语文课堂提问的思考
作者:陈安乐
一、创造提问的氛围,精心设问
要创造提问的氛围,使学生敢问。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提问的重要性,从而为积极提问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善待学生的问题,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同时要使提问具有启发性,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开动脑筋,积极钻研教材,并根据教材学内容、课堂容量、重难点如何突破来精心设问,只有将较多的精力花在如何设计问题上,才能提高设问的质量。引起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切实体验到语文的和谐美。
二、创造问题情境,适时而问
只有在值得提问的地方即及时设问,才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因果关系顺利地探析出问题的结论,形成推理能力,因而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确定合理的设问密度和最佳设问点,适时切入设疑提问。切记,教师要更新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这样学生就会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教育、情趣的熏陶。
三、提高提问的质量,因人而问
首先要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其次,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鼓励学生别具一格,不人云亦云。再次要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重点、分析讨论提问,在比较中得出答案。当然在不同的教学内容、问题的难易度就会不同,不同的班级学生,学习基础、思维能力也有较大差异。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挑选具有相应能力的学生答疑,以便起到一点带面的作用,若让能力较差的学生答难题,就会产生畏惧情绪,课堂上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甚至挫伤了他们答问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因此,因人而问,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学生,因人而异提问。教师对全班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要了如指掌,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使其在已有的水平上提高和发展。第二,启动思维顺序提问,先提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回答问题后,再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提问,即使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能力差的同学的思维也跟得上,听得懂,能理解、学得进。第三,置身学生,探讨问题。所谓置身学生,探讨问题,就是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不急于把内容和教法直接抛给学生,而是站在学生角度,与学生共同观察、比较、联想、归纳;在理解问题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与学生共同分析、思考、探讨。针对学生难以接受,不易理解,容易失误的地方。提问学生,激发学生去思考。这样的提问能提到学生的心坎上,引起师生共鸣。所以,因人而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答问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获得答问的成功感与自豪感,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切身感悟去体验,用自己的生活去对照,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以达到课堂提问之效果。
四、适时恰当点拨,分层而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些难度大,层次多,教师在提问时,还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层设问,让学生分层答问,在学生“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教师恰当点拨,就会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这样如剥春笋,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自主探究出问题的结论,水到渠成地回答出教师的提问。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问题入手,以问激趣,以趣促思,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过程中领悟规律和方法,以达到“引趣”“动情”“悟理”之效。只有这样才能更完善,更全面,更有价值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单位:湖北保康县马桥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