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祝福》中比照手法的剖析

作者:汪国顶




  多次教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总觉得比照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小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
  这里所说的比照手法,是包含对比在内的比较和相互对照呼应。关于对照呼应,虽说许多文体的一般文章或明或暗、或隐或现、或直接或间接都讲究,但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比照手法的运用有其独特之处。
  《祝福》中的比照手法铺透全篇,恰到好处地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出深刻主题。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要剖析。
  
  一、把比照手法灵活运用于环境描写中
  
  《祝福》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是鲁迅继《呐喊》之后的又一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的现实。小说中的鲁镇,正是当时腐朽社会的缩影。鲁迅选取“祝福”这一事件,并以“祝福”为题,把富人过年“祝福”的场景与穷人的苦难形成对照、比较,昭示出那个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文中有三处极有特色的景物描写,是通过比较、对照来交待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如小说首段的开始:“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是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氛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是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是写年底送灶的场景气氛,对鲁镇过年“祝福”前的环境状况进行描写。小说第二段中“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这是鲁镇准备“祝福”时的景况。小说最后一段中又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这是鲁镇“祝福”时的情境。从以上三处环境气氛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鲁镇旧历年底的送灶——准备祝福——祝福的气氛是步步升浓,而祥林嫂的生活苦痛也是步步加重,最后在“祝福”的爆竹声中死去,这恰恰形成对比。三处环境描写,一面是火光及爆竹的亮和响,一面是天气的坏,雪花的大,越来越大,竟是团团飞舞,两种环境气氛绝然不同,一热一冷,互相呼应,对比鲜明地交待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具体背景。最后的一段景物描写,鲁迅告诉人们:富人在举行盛大的“祝福”仪式,鱼肉人民的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的时候,而孤苦绝望的祥林嫂却无立身之地,只能在冻饿中死去,在那个时代,这就是中国劳苦大众的命运。两相比较,贫富不均,死生不同,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鲁迅正是用比照手法,对当时残酷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深刻揭露,真是入木三分。
  
  二、把比照手法巧妙运用于刻画人物肖像中
  
  《祝福》中,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的肖像刻画,较集中的主要有三处,这里按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列表如下:
  
  就上表对祥林嫂的穿着、面色、眼光、头发等方面的变化稍作比较,不难看出,经过几次大的生活波折,祥林嫂被赶出鲁家后的“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同第一次和第二次到鲁家的“脸色青黄”相比明显不同。同时,鲁迅还特别注重人物的眼睛对比描写,如第一次“只是顺着眼”;第二次,“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第三次“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已沦为乞丐,“无限辛酸”与“顺着眼”已经是两种精神状态,生存的依托没有,精神支柱没有,求生不能,所以,她的死是必然的。鲁迅先生笔下已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祥林嫂与靠剥削而盈富的鲁四老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紧扣矛盾冲突,多次通过肖像的比照描写来巧妙地突现人物性格的变化、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要人物悲剧命运、进而表现主题的写法,是本文写作艺术的又一特点。
  三、把比照手法恰当好处地运用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
  《祝福》中鲁迅先生对主要人物祥林嫂个性化语言描写较多,但有三处看似重复的语言描写能给读者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如“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她手里还紧紧地捏着那只小篮呢,……”这一番凄切的诉说阿毛被狼吃时惨不忍睹的经过,正是祥林嫂几次求生却又遭掏心裂肺的生活不幸的内心情感的表露。外表语言叙述看来平常而平静,而人物内心却在呻吟流血,内外心表形成比照。虽然失去儿子的打击在祥林嫂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但她还残留生存的希望,抱着再活下去的信念,痛苦地挣扎。经人介绍又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当遭到冷遇,终于没有事做时,只是顺着眼,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这一次讲述,只有少数字的变换,看似重复,实际是内心痛苦不断加剧的诉说,是悲剧的主人已感到承受不起重大生活和精神压力的呼喊。这里,鲁迅先生也是用比照手法,引导读者将人物前后同样的语言去比较体味,从中窥测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这样写,巧妙地推动故事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使悲剧的主角——祥林嫂的性格逐步明朗起来,悲剧命运更真实地显现出来。
  第三次“我真傻,真的……”是写祥林嫂在街头巷尾,反复地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尽管人们“一听到烦厌得头痛”,“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这是鲁迅先生在《祝福》中第三次重笔写祥林嫂对阿毛被狼吃经过的陈述。同前两次比较,这正是祥林嫂在绝望无援的境况下的再一次大声呼唤。鲁迅这样写,是将事件所深蕴的内涵进行比照,揭示出当时一般人们对她痛苦遭遇的无可奈何,甚至认为是司空见惯的社会现实。可见,生活在暗夜的人们,精神是多么
  的麻木,这正是黑暗统治的罪恶。
  综上所述,比照手法巧妙、恰到好处的运用,使《祝福》这篇小说,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人物和事件对比鲜明,主题揭示深刻,文章结构井然有序。所以说,比照手法是本文中运用灵活的一大艺术特色。
  单位: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