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高考散文赏析题答题指导

作者:侯武忠




  2005年湖南高考散文阅读题设置了一道写300字左右的短文赏析题,15分。此题一出,考生愕然,不了解写法,是考生最大的心病。这里,笔者就答好这一新题型,归结几个要点,并进行写法示例,望能对广大备战2006年高考的湖南考生有所裨益。
  一是要掌握一些有关分析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的常识,如名词术语、类型等。
  二是拟标题,一般拟正副两个标题,2005年湖南高考命题者就根据材料给出了三道有正副标题的命题,这可以看作一个信号;拟的正标题要准、要美,特别要注意与副题、内容相符。
  三是结构,最好采用总分总式,第一段亮出观点,中间进行阐释,结尾总结注意扣题、呼应而不雷同第一段。
  四是行文写法,采用叙、析、评相结合的写法。叙就是引(概叙)原文,析就是对所引材料加以分析,得出某种结论(如:塑造了什么,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评就是评价好坏、优劣(如:生动形象、深刻有力)。
  五是整体把握,攻其要点。赏析先要读懂文章,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丝丝入扣、理解文意;赏析时不可面面俱到,遍地开花,选准最鲜明的特点进行赏析。下面进行写法示例。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拒绝歌唱快乐的丹麦夜莺
  二百年前的4月2日,丹麦城市欧登塞的一个穷鞋匠家里降生了一个男孩。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全家挤在一间房子里,经常挨饿,但拥有几本书——《圣经》、《一千零一夜》和霍尔贝尔的喜剧。这个男孩在专门为穷孩子设立的学校学习贸易,但梦想着从事戏剧行业。他给小偶缝制纸衣;每当城里来了剧团,他总在剧场门口流连:他会唱歌,有钱人请这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晚宴上演唱,他们拿他取乐,称他为“欧登塞的夜莺”。
  男孩知道他们心怀恶意,但他渴望成功。父亲去世后,他一筹莫展,于是独自到哥本哈根闯荡。剧场老板断言他没有前途。他向别人哀求,却处处碰壁。最后,同样出生贫苦的作曲家魏泽帮助了这个饥寒交迫的孩子,出钱让他租了间房子。他当时年仅十四岁,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埋头写作,想方设法争取上台表演的机会。后来,另一位保护人送他去读书。他在学校里经常受人欺负,而且被禁止创作童话,但他学会了运用语言,能熟练地驾驭丹麦资产阶级特有的那种轻快讽刺的语言。
  不过,上学前的那段经历对他影响至深。那是一种毫无乐趣可言的贫困生活,他只能从精彩的文学作品中得到慰藉,他渴望美,并伴随着孤单无助的痛苦。他终生都在运用这些动人心弦的主题。
  这个男孩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从本周开始的整整一年内,世界各地都将举办有关他的展览和纪念活动。在所有儿童作家(尽管他坚称自己的读者也包括成年人)当中,安徒生以其独一无二的生动笔调独领风骚。他的作品中没有单调乏味的说教,没有感伤而虚幻的安抚。他把手伸进了生活的炽烈火焰中。他远不像早期译者的文笔所体现的那样安逸温和,丹尼·凯和迪斯尼的诠释手法更是与他的初衷大相径庭。
  (选自3月29日香港亚洲时报在线)
  1.简析《拒绝歌唱快乐的丹麦夜莺》的语言描写
  2.谈谈《拒绝歌唱快乐的丹麦夜莺》的人物形象刻画
  3.试析《拒绝歌唱快乐的丹麦夜莺》的思想观点
  老师示范
  淡淡笔墨下的深情
  ——简析《拒绝歌唱快乐的丹麦夜莺》的语言描写。
  这是一篇纪念一位伟人作家的文章,文章文字浅显,但字字流情,句句含韵,字里行间无不透露作者对安徒生不幸的同情,对其作品艺术价值的高度赞赏与肯定。
  文章的前三段记叙了安徒生的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作者这样写他的家庭,“全家挤在一间房子里,经常挨饿”,这个“挤”“经常”就把安徒生家境贫寒、生活窘迫的情形鲜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写他独自到歌本哈根闯荡时,“他向别人哀求,却处处碰壁”,“哀求”“处处”既把他少年的不幸生动呈现出来,也流露出了作者对小安徒生的同情;写安徒生对文学艺术梦想的追求时,作者这样着笔:“每当城里来了剧团,他总在剧场门口流连”,对戏剧痴迷的小安徒生如在眼前;“他在学校里经常受人欺负,而且被禁止创作童话,但他学会了运用语言,能熟练地驾驭……的语言”。特别是“但”字的力转,写尽了一个孩子倍受欺负冷落却执著追求、最终学业有成的勇毅,作者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同情、赞赏与敬佩。
  文章后半部分写安徒生作品的艺术价值时,作者亦如此用笔含情,如:“在所有儿童作家当中,安徒生以其独一无二的生动笔调独领风骚……他把手伸进了生活的炽烈火焰中。他远不像早期译者的文笔所体现的那样安逸温和……”短短几句,就把安徒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其作品的特点鲜明地告知读者,其中的赞赏、高度评价溢于言表。
  把炽热情感冷却于看似平淡浅易的字里行间,但细细品味,却又透见主人公的灵魂、文学的精髓;文字浅易而不简单,感情浓烈而不张扬,这正是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所在。
  单位:湖南石门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