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成语复习备考方略
作者:孟庆焕 严文权
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高度重视积累
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释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其次,用一定的时间对成语作集中复习,强化记忆.。应当利用一些资料突击复习,比如熟语600例,容易解错的成语152例,近义成语辨析等等,仔细分辨,保证效果。再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最后,要注意收集成语,注意积累报刊及其他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借助工具书,随时翻检查阅,掌握正确用法。
第二,确切掌握意义
成语从来源看,绝大多数出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如精卫填海、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刎颈之交、厉兵秣马、目无全牛、夙兴夜寐、青出于蓝、登堂入室、请君入瓮、一衣带水、黄粱美梦、火中取栗、文不加点等,均有着独特的含义,不能根据我们现在的字面理解,轻易使用。就其结构而言,主要有并列式,如“披坚执锐”、“文过饰非”;承接式,如“先斩后奏”、“见异思迁”;因果式,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主谓式,如“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动宾式,如“顾全大局”、“蓬荜生辉”;动补式,如“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连动式,如“画蛇添足”、“刻舟求剑”;兼语式,如“请君入瓮”、“引狼入室”;偏正式,如“衣冠禽兽”、“后起之秀”等。善于分析成语的结构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语义,如“文过饰非”是并列结构,“过”与“非”意思相同,可推知“文”与“饰”意义也应相同,当“掩饰”讲。当然,并列结构也有意思相反、相对的,如“言简意贬”中的“简”与“赅”。
在复习时,我们还应熟记有些成语中个别关键的字眼和比喻义,以免出错,如“不刊之论”的“刊”是“删除、修改”之意,懂得了这一点就不会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了。又如“尾大不掉”的“掉”是摆动的意思,就不会误解为“尾巴大了就不会遗失了”。再如“猫鼠同眠”,是表示“化敌为友”,还是表示“宽大为怀”?都不是,而是比喻有管辖权的人包庇坏人,彼此勾结干坏事。还如“亡羊补牢”,并非真指羊跑了之后修羊圈,而是比喻出了差错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第三,仔细辨析差异
不同的成语,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常常不同,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导致成语适用不当。良莠不齐、巧夺天公、凤毛麟角、耳濡目染、萍水相逢、老气横秋、脍炙人口等,使用时就必须弄清它的范围;像颠扑不破、洁身自好、有口皆碑、当仁不让、百里挑一、雨后春笋、始作俑者、趋之若鹜、乐不思蜀、不可理喻、大放厥词、罄竹难书、弹冠相庆等,运用时就必须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都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仅一字之差,前者用于褒义,后者用于贬义。
辨析成语,尤其要注意辨析成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例如“风流云散”与“烟消云散”是对象的不同;“妄自菲薄”与“自暴自弃”是程度上的差别;“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是褒贬的不同;“洞若观火”与“了如指掌”是侧重点的不同;“手无寸铁”与“赤手空拳”是范围的不同。
第四,紧扣语境选用
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巧扣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只有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才能知道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可以说准确地把握了上下文,紧紧扣住语境,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找到了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
单位:湖北保康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