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中学生“浅阅读”现象分析
作者:方晓红
1.新新语言泛滥
新词语、舶来语、网络语言令人眼花缭乱,对成语的广告改写,对修辞格的新奇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话语空间。对新事物怀有天然追逐与趋同心理的中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其积极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2.拒绝经典作品
处于青春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在选择阅读书目时,对教育部门和老师的推荐书目常有一种天然的逆反心理。加之经典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因此他们通常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取舍标准。拒绝经典作品,追捧图画、娱乐、趣味贯穿的各类文章也就不足为怪了。
出现上述情形,原因大约在以下方面。
1.浅阅读文本充斥市场
近年来,一批所谓“速读”、“导读”、“解读”类的“浅阅读”图书层出不穷,这些书的封面上,也都赫然印有:“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经典”等诱人的广告宣传语。
2.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期望寻求终南捷径
在一个以获取资讯为主要阅读目的的现代社会中,中学生想看的是图画、娱乐、趣味贯穿的文字。且由于互联网的出现,铺天盖地的资讯,极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使中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再去读一本完整的书,“浅阅读”的出现便是很自然的事了。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期望寻求终南捷径的心理,使中学生的阅读也变得实用化、功利化了。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1.老师给予正面的、恰当的疏导
凡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存在的理由,中学生的浅阅读也不例外。中学生正处于躁动的青春期,又承受着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确实有娱乐的需求、休闲的需求、宣泄的需求。中学生的浅阅读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课题,若能给予正面的、恰当的疏导,则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指导学生阅读应该“深浅结合”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作为语文教师,应用略高于学生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性、创造性阅读,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未曾有过的感悟,让他们在成长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这样,他们的阅读水平、欣赏眼光自然也就提高了。
3.多出些可供中学生阅读的好书
目前,书市上可读性强、又有阅读价值的休闲类图书实在太少,而一些品质较次,读之无味甚至误人子弟的图书却大行其道。作为一名中学生,啃“大部头”的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时候只能选择“浅阅读”。所以,盼望出版商能多出一些集古今中外之优,寓教于乐,同时也能沉淀出各种“养分”的、适于中学生阅读的精品图书。
单位:江苏灌云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