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舒子杰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一种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
  语文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材内容中就蕴含着创新教育因素,十分有利于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善质疑。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从已知向未知的心理延伸。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内涵的创新因素,使在读写中寻找答案,提出设想,表达见解,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鼓励质疑问难
  
  创造性思维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会学生质疑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学生要质疑就要进行思维,从而诱发探索,增长新知识。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让他们大胆地讲出来。对于那些积极发言的学生首先要给予肯定,有独特见解的还要表扬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这样就会使那些不愿发言的学生产生渴求发言的欲望,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论语·述而》篇:“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使学生始终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却不能的愤悱状态,将学生置身于问题的环境中,激励、启发他们质疑问难,主动地发现和探究问题。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决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学生会产生依赖思想,失去兴趣,会限制创新思维的展开。
  
  二、训练发散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呢?
  古诗文的学习能培养发散思维。如教李白的《送友人》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学生分析这首诗感悟到李白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唐代诗人作的送别诗很多,为了让学生探究出不同诗人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会其中的多角度思维,可让他们从唐诗中找出几首送别诗进行比较,如骆宾王写的《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表达远大志向;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豁达之情;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抒发悱恻缠绵之情;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对友人的深情。这些别具一格的唐代送别诗给了学生多角度思维最好的启迪,也是他们学习发散思维的典范。
  现代文阅读也能培养发散思维。例如在上《生物入侵者》一课时:
  师引:(先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生物入侵?
  学生答:螃蟹入侵,河道被毁坏。
  学生答:外星人入侵。
  ……
  师引:本省本地区有没有“生物入侵者”?
  学生答:杭州天目山铁路旁就有一枝黄花入侵,其它植物受到排挤,被一枝黄花占据了大片土地。
  学生答:家乡松树林被松毛虫侵占。
  ……
  他们个个张开思维的翅膀,飞到天南海北,飞上宇宙空间。转入课文内容“什么是生物入侵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性”就很容易理解了。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
  
  三、逆向思维促进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打破传统的观念,采取违背常规的思路。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东西,思考问题不迷信权威,能提出个人独到见解。
  如何开展逆向思维呢?为了激发学生对逆向思维的兴趣和欲望,可选一些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俗语,让学生进行辩论。
  例如: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句的辩论。把全班同学分为红队、黄队两大阵营,红队谈传统得出常规定论,黄队则逆向论述。
  红队:苦药虽然苦得难以入口,但是清热解毒,能治百病,要想治好病就得吃苦药;想办实事,想办好事,就得听刺耳的、不中听的劝告。
  黄队:苦药难入口,不利治病,改用糖衣或胶囊,吃时不苦一样有效。忠言也不一定要逆耳,更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人心悦诚服。如《战国策》中触龙劝说赵太后把长安君送齐国做人质的故事,那些忠臣耿直照奏,都不能说服赵太后,反遭辱骂及杀身之祸。只有触龙讲明爱儿女的道理,才使赵太后愿意把长安君送齐国,最后齐国出兵救赵国。再说从古至今有几位逆耳的忠臣劝说国君成功呢?
  黄队:再如当教师的,你对学生批评太尖刻,不委婉,不润物细无声,不潜移默化,学生是很难接受的,反而可能造成不好的效果。在当今社会,“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不是上策,而是下下策。
  ……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异中求新,正中求反,培养学生创立新意的思维,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还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单位:浙江永康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