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作者:王 伟




  据调查,现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卡通画、“快餐文化”和大众通俗文化上,他们比较偏爱时尚流行的轻松刺激的内容,阅读情趣呈现感性化、浅层化的趋势。疏远经典名著的现象十分普遍,阅读名著的学生比例仅为10%。毋庸讳言,阅读经典名著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增加他们人生阅历,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上面所提到的阅读现状下,如何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注意力吸引到能够代表人类文化精粹的经典名著上来,就成了摆在每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阅读情趣、阅读能力、阅读现状等方面的实际,开设专门的经典名著欣赏课,让教师课内导读,引导学生自发进行美文赏析,使学生书面阅读与口语表达同时围绕经典名著展开。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评述、竞争参与等手段,大大刺激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培养他们阅读课外经典名著的兴趣。
  经典名著中呈现出来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贯穿在其中的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思考也是深邃的。中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不可能领会得十分深透。同时,高考升学的压力和逆反期心理的影响,一方面会造成学生无暇阅读、品味课外名著,一方面又会使部分学生对教师推荐的名著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课外阅读中很容易陷入“读不懂——不能读——不愿读”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完全失去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正确培养学生阅读课外经典名著的兴趣,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条件,开设经典名著欣赏课。教师应讲究导读策略和技巧,不能以导读代替学生阅读。如导读中国古代名著时,就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解决文句意义理解方面,必要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专门制作的课件或相关的影视剪辑,甚至可以利用传统的评书、讲故事等方法,吸引学生关注经典名著。让经典明白易懂、为当代人所接受,古人已经这样做过。朱熹注《四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认为,古代的经典读起来总让人觉得诘屈聱牙、入坠云雾之中,于是注了《四书》,使当时的人们能够通过注疏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朱自清先生也曾论述过这个问题,他说“理想中的一般人的经典读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文本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前还得有一片切实而签名的白话文导言。朱自清先生的观点虽然是针对古籍而谈的,但同样可以给每一个导读教师提供方法论上的借鉴,这也包括那些导读外国名著、哲学、美学甚至是自然科学名著的教师。开设经典名著欣赏课要从初中开始,从较浅近的作品开始,不仅导读内容,还要给学生介绍赏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适当推荐阅读作品。关于推荐阅读作品的数量,历来就有多与少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要多给学生开书单,学生才能去多读,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有人则认为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能够彻底读懂并掌握其精髓即可。我们认为,多与少不是根本问题,关键是要看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依照学生的精力、兴趣、综合素质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为学生推荐了一些经典名著,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灵活掌握。另外,在给学生推荐阅读作品时也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以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老师的良苦用心付诸东流。
  三、引导学生竞争参与,读、说、听、写共同提高。阅读课外经典名著不仅可以在专设的经典名著欣赏课上,而且可以同多种多样的活动相结合,如讲故事、朗诵、演讲、舞台剧表演、征文比赛等等。当然,这些活动都必须是以经典名著为主题,建立在对经典名著深入阅读的基础上的。这样,参与者通过再现、宣传、赏析,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名著,巩固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同时,参与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也会悄然进入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激励,从而唤起他们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渴望。
  除了以上几点外,我们还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学生阅读课外经典名著的问题,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将经典名著改编成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漫、电子游戏、流行音乐等形式,搭建平台,让高科技元素、流行形式与经典名著接轨,使我们的下一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单位:河南周口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