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互仿·互评·互改
作者:雷以学
一、写前——互仿
目前流行的学生作文写前指导有下水作文、教材范文、考场满分作文、情感作文等,异彩纷呈,各有特色,但也各有所短,或教师工作任务重,羞于捉刀,或教材、满分作文“位高权重”,“须仰视才见”,而学生对身边的作文有一种莫名的亲近的感觉,尤其是面对自己熟识的同学的作文更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仿起来有劲,学起来有效,超之更有可能。
如果说这种仿写形式,学生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那么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作文互“仿”,就更拉近了学生之间距离,学生“仿”起来就更主动些。先让学生发现美段,公认的美段由最先发现的同学起来诵读。这样无形中就扩大了激励面,不仅“美段”的习作者有成就感——我写的文章被同学们认可了!而且诵读“美段”的同学也有成就感——是我发现了这段美文,小组的同学都(大多数)赞同我的观点。当诵到极佳妙处,如果不自觉地参入了教师的赞叹或同学们的掌声,这种荣誉感还可以升温。如此,在“千里马”与“伯乐”之间就会形成良性互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若能把小组推荐的美段略做筛选后印发给学生,则更便于同学们交流和诵记。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仿写,怎不出效果?
当然,对这种学生的“下水”作文,学生一旦认同度不够,教师也可先点评其优点,尤其是要学生仿效学习的地方,更要擦亮起“闪光点”,同时教师还可将自己收集学生优作并不断更新的意图告知学生,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写后——互评
在“作文互评”活动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状态,通过阅读不同同学的作文,可以增强思维的发散性;通过评定别人作文的优劣,可以供自己以后作文借鉴。还有一得是无形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经常进行作文评阅训练,学生会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作文的习惯,从而在自己作文后能反复斟酌推敲,以提高作文质量。这样,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纠错能力便得到了同步发展,这些也进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学生也应客观地指出同学作文中不足之处,教师应正确引导,不可让学生走向互相指责的误区,引导学生评点重在肯定性和欣赏性。为了引导学生的认真,教师可以让批评者拿出自己的“好的意见”,让大家再来评判。但有一点必须强调,在整个互评活动中教师应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宏观调控,个别辅导,并能做到适时参与。切不可撒手不管,尤其是训练初期,教师的扶持、传带更不可缺少。
三、评后——互改
先是同桌互改。同桌平时接触机会最多,互相也比较了解,他们之间交换批改作文方便快捷,作文内存在的问题交流讨论也能很及时,这是教师在实施学生互改作文的过程中最容易采纳和操作的方法之一,它的好处就是反馈交流快,点拨指导方便。
其次是小组互改。这里的小组可以是前后座结合成的四人小组,也可以是自由结合的评改小组(以6-8人为宜)。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便于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学生批改别人的作文,便是进入一个新的角色,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责任心,故而能竭尽全力,反复推敲,提出修改意见。小组对作文的评议较同桌互评会更全面、更客观。
当然,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同一篇作文大家改,最后由评改组长综合修改,转交作者;不同的作文组内交叉评改,即每一本习作至少有2-3位同学的“个性修改”。学生精心评改后的作文,教师若只是简单地把它返回到本人手中,便以为结束了本次作文的所有流程,那就错了。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个环节“反馈心得”万万不可忽视。习作者不对别人的修改和评语进行潜心的琢磨,则很难融化为自己的东西。修改得好,自当吸收;修改得不好,也不能唯评语是从;若难决高下,则可请老师帮助分析。有的学生的作文可能幸运地得到了不止一个同学的批改,这就还需要对不同的评改进行分析。然后把这些比较分析后的感想体会或本次作文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写在作文本上,以供下一次作文取舍借鉴。
得注意的是,在修改过程中,教师不可强求一致性和修改的唯一性,鼓励多样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思想认识进行个性修改。
单位:武汉市武珞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