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职高生作文现状及对策
作者:史春华
从职高生的情感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少职高学生是带着失落和自卑的心理走进职校的。他们学习成绩较差,在初中时受到的冷落、嘲笑以及老师、家长对他们表示出来的遗憾,一直使他们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他们渴望成功,害怕失败,因而挫折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消极行为,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人格的偏向发展。因此,课堂外的小作文便成了职高学生喜欢的作文方式,成为他们情感的宣泄阵地。作文内容更多的是失意、苦闷、徬徨之词。而我们中的一些教师又对学生、小作文上的心理表白嗤之以鼻,斥之曰:苍白无力。在这样的评价之下,我们的学生或者少写了,或者关闭了自己的心扉,不再说自己想说的话,不再写自己有感的事,而写一些应付老师的违心的文字。作文成了无病呻吟的文章,偏激情绪越来越高。
怎样改变目前职高学生作文的现状呢?我认为有两点须立即重视起来:(一)作文贯穿“真”字原则。(二)正确引导的原则。
第一、只要是发自肺腑的就要鼓励学生写。
让我们再回到学生的作文中。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失意情绪是否就该一棍子打死呢?既然职高生的心理特征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的,我们为什么不容许他们说出内心的真情实感?难道多愁善感的消极情感就会影响青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形成吗?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压抑才会真正导致心理的不健康。用成语“一吐为快”来形容这一现象最恰当不过了。我认为只要能写真实的生活,首先应给予肯定。然后再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优劣评定,并且还应根据学生作文中的有关信息,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写作指导工作。否则,学生连真话都不敢跟我们说,我们又如何能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呢?又如何能借作文这块阵地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呢?
目前关于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已基本达成共识: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教育对象是具体的人。而目前学校语文教育中总忽视教育对象的人化,尤其是作文教学,企图将“人”赶出课堂或将“人”抽象化,无视职高这一特定时期学生的情感心理特征。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学生心理出发,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是素质教育真正需要的理论。”在作文教学中,便是要从学生的情感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展现“真我的风采”,保持其与小孩贴近的那份童心童趣等纯真之个性,我们的职高作文教学才是希望之途。
第二、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以上所分析的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并非就绝对对作文无弊。依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我们还必须贯穿一个原则:引导,这样作文才有可能朝更高层次发展。也就是说让他从作文的原始冲动——宣泄上升到真正的作文兴趣,甚至达到创作的高境界:升华。现在的作文教学越来越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等。如在动机与写作关系中,非常强调内部动机的作用。写作实践表明,要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水平)必须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重要,所起的作用比外部动机更强烈更持久。而只有从自我需要的心理出发,才能形成写作的内部动机。但内部动机并不等同于内在冲动。内部动机需要慢慢地培养、激发,然后再将其转为兴趣,这样学生作文的意识将由原先冲动时的无意识半意识写作向有意识写作发展,写出更好的习作来。所以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在冲动之后再思考,再发现。生活的空间很小,又很大,让生活真正走进学生的作文,让他们的作文去拥抱生活,文章自然会有厚度、深度。
单位:江苏溧阳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