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荷塘月色》的语言风格

作者:袁和平 袁娇平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其写景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现就《荷塘月色》来着重谈谈其语言风格。
  
  一、语言要素中的风格
  
  《荷塘月色》从语体上看属于文艺语体。文艺语体主要体现为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意性、音乐美的特征。《荷塘月色》在语言风格上主要呈现出“三美”。
  
  (一)音乐美
  迭音结构是汉语的特征之一。它在语言表达中有良好的修辞作用,既能增添描绘色彩,又能增强音响效果。《荷塘月色》共用了24个迭音结构。例如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它的深度,以“粒粒”写出荷花的晶莹剔透,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用“蓊蓊郁郁”极写树木的繁茂,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同时,读起来又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有音乐美的感觉。又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富于节奏感。可以说,大量运用迭音结构是朱自清散文构成柔美风格的语言手段之一。
  
  (二)静态美与动态美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不论是抒情,还是叙事,都给人一种传神绘形绘影之感。
  例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叶子。”“曲曲折折”,指塘岸的弯曲错落,状形具体。“弥望”,充满视野;“田田”,状其茂密。这三个词状写了荷塘形态美的整体观感。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弯弯”,状写杨柳的婀娜之姿;“画”突出了倩影之美。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静静”与“泻”相配合,一静一动,描写了荷塘上月光的动态美。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薄薄”这一叠词与“浮”相配搭,状写出月光下薄雾飘浮,素淡轻柔的动态美。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写出了出水很高的荷叶像玉立的舞女的裙子一样,状写其优美闲雅的情态。
  
  (三)声境美
  语言可以借助声音的力量加强表达效果,声音之中有美的感人力量。《荷塘月色》在摹拟声音时,可以做到形象逼真,在描绘声音时,能够激起人产的音乐美感,在语言里寄托着深厚感情。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状声可以让人诉诸听觉,增强感受。上面例句就是对声音的性质强度进行描写,这种描声的写法,给人一种清新、鲜明的印象。“渺茫”一词就描述了遥远的地方传来的模糊不清的声音。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里,不仅用摹拟声音的手法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量,而且用喻声的办法把声音寓于比喻或比拟之中,这样,既有音乐的效果,又有比喻或比拟的意境,声音和意境交融在一起,语言表达功能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例如:“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写“光与影”有“和谐的旋律”的声音,又进一步把它比喻成“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声音和意境便交织在一起,悦耳清心,可谓声境和谐。
  
  二、超语言要素中的风格
  
  (一)修辞方式的风格表达手段
  超语言要素的风格表达手段也是丰富多样的,其中修辞方式是最主要的。修辞方式是构成语体风格的因素,又是构成表现风格的手段。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方式主要有直接描摹、比喻、拟人、通感等等。
  运用直接描摹。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状写在月光下薄雾飘浮的景象,给人素淡轻柔之感,表现出雅丽的风格。
  运用比喻。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展现了柔和月光静静地照射在荷叶、荷花上的动态美,给人柔美、宁静之感,表现出蕴藉含蓄的风格。
  运用拟人。如“树逢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具体生动地展现树逢里的灯光昏黄不明的情况,给人以疲倦欲睡之感,表现出朦胧的风格。
  运用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表现微风送来荷香的幽微断续的特点,给人形象具体之感,表现出幽远的风格。
  
  (二)篇章结构的风格表达手段
  文章的篇章结构,我国传统的辞章学称为“章法”。“章法”有一定的规律,是一种修辞现象。《荷塘月色》的篇章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现一个圆形。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昔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好。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紧密相联,使人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单位: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嘉鱼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