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蓝蓝的威尼斯》美点觅踪

作者:杨向东




  马信德的散文《蓝蓝的威尼斯》(以下简称《蓝》)近年才被选入中学语文新教材,这是一篇介绍意大利名城威尼斯风物胜景,展现威尼斯水都、建筑、秋色独特魅力的美文,文中内容就像一幅又一幅的精美画卷。细细品读,含英咀华,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美点不时闪亮在读者面前。
  
  一、美在匠心独运的谋篇布局
  
  威尼斯,成了作者心中唱不尽的爱宠,道不尽的眷恋。威尼斯,亦已物化成作者的精神与理想。我们能从字里行间解读到作者绵绵不尽的情意。
  显然,作者对威尼斯的感情早已“郁结心中”,不吐不快了。他急于把我们带入这个城市去领略异域绮丽风情。散文采用“移步换景”手法对威尼斯的奇特面貌进行多棱描绘:作者先从由飞机舷窗向外眺望威尼斯写起,淡墨抒写那种令人心醉的“蓝蓝的”特征,以勾起读者对这个水城的神往。“一到罗马”听到意大利朋友对“我”的热情介绍,“我”就一扫“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之感,便着力向读者渲染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人情美。接着,便写到威尼斯的实地观感,“明珠正迎着人们闪闪发光哩”,这又引起人们诗意的联想,恍然中这颗明珠已幻化成热情好客的威尼斯人,正敞开他们阔大包容的胸怀,笑迎天下客呢。然后,作者又正面描写威尼斯夜晚“水晶宫”一般的“人间奇景”,徜徉其中,使人产生如入仙境的幻觉。在重点段落4、5两段中,作者的行踪交代更为清晰,“我们”登上汽船,观赏两岸的风光;“泛舟在大运河上”,观赏欧洲建筑;“穿过一座座桥梁”,欣赏大理石桥;“到威尼斯体育馆看球赛”,重点描写圣马可广场。作者就这样边走边观,以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有详有略地介绍一个又一个景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深刻揭示了“蓝蓝的”内涵。
  
  二、美在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如果说威尼斯的灵性全在水、建筑和秋色上,那么,威尼斯人民的“浓得化不开”的深情厚意更使这种灵性平添几分诱人的神韵。散文末尾写道“威尼斯人民和我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亚得利亚海的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这句神来之笔并非凭空想象,句中以“海水”和“怒潮”相通,类比中意友谊休戚与共,生生不息,从而完成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之于客观对象的移情作用,达到情与景融,意与境谐的高度统一。接着,作者又温馨回忆了中意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这像一首经典的怀旧金曲,让人反复回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最后,写“威尼斯新一代正满怀威尼斯人民的友谊登上马可·波罗机场的客机飞向遥远的东方”。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既是写实也是想象,它附丽了作者的情思和美好祝愿,有力揭示文章主旨,拓宽了读者想象空间。同时,也是曲终雅奏,一唱三叹,为全文流下一个余音袅袅的抒情尾音,经久不息地在读者心中回旋荡漾。
  
  三、美在瑰丽多姿的语言
  
  《蓝》完美的艺术形式中最为亮丽袭人的,便是其语言艺术,颇值一提。
  文中惯用欧化长句绘景,把读者“消化”一个句子的时间拉长,节奏放慢,恰似坐着“公朵拉”不急不徐从容游览威尼斯的心情。而文中又适度间杂短句,以表达领略异国旖旎风光的急切与热望。这样,长短句错综交杂,快慢相节,形成一种错落起伏的韵律美。
  “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和比喻之下变得瑰丽美妙起来。”(秦牧语)本文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其语言典雅清丽,蕴藉深厚,贮满淋漓的诗意。
  如:“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相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色彩即思想”(梵高语),马信德充分把握这一创造意境的美学原则,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的蓝色世界。作者似握一支奇妙的画笔,把威尼斯当着“蓝色的盆景”来描绘,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成了“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比喻新鲜而极富张力,不仅回扣主题,还大大浓化了威尼斯的独特韵致,深邃了作品的意境,使平凡的威尼斯变得瑰丽曼妙,魅力四射。使人萌生去观赏个究竟的欲望。
  再如:“118个岛屿,11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利亚海滨像进入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仙境。”这里连用了两个比喻,启迪读者想象,使画面愈加奇丽璀璨。第一个比喻极写“水都”的白天之美,第二个比喻点染了“水都”的夜晚之美。两个比喻共同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照人,如在画中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这系列满蕴诗情的意象竟构成一个美仑美奂、摄人心魄的“人间奇景”。
  
  单位:江苏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