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构建语文新课堂

作者:李晓明




  一、角色转变,气氛和谐,是语文新课堂产生的先决条件。
  
  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为新课堂的产生提供良好环境。师生摆正各自的位置和角色,就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想方设法地去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触类旁通,潜移默化。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自由放牧,语文课堂才会富于情趣,学生才会对语文有兴趣,才有可能培育创造力。新课堂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必须具备学生主体观、教学民主观、个性发展观、能力为主观,改变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心诚意地把学生推到教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信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发现、猜想、操作、实验、质疑、探索、创造等多种机会,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主动质疑、积极思考,是语文新课堂的强劲动力。
  
  现在,语文课堂结构既严谨有序,又生动活泼。新的模式的核心都是乐为基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特别要说明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灵活地使用这些教学模式,重视了“趣”、“学”、“究”、“思”、“创”的有机结合,重点突出主动学习,实现“学”的三个转变,即从要学生“学会”转变为培养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生的“学案”。
  我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高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质疑——探究——质疑”的循环中,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励学生主动质疑,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求知需求,在“质疑——控疑——择疑——释疑”的流程中,学生的疑问不断地得到释解,教学目标不断地实现。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不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课堂流程的推动者。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
  
  三、撩拨“情点”、优化情商,是语文新课堂的动人春色。
  
  美国哈佛大学的作家赖德勒和他的同伴曾断言:“当代生存之战通常是情感的生存之战。”语文课堂上,老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优化。教师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动情点,撩拨学生的情思,课堂上往往出现“情来、兴来、神来”、“始之于情、发之于灵、终之于神”的理想效果。
  语文课堂中情商设计包括如下:
  (一)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二)捕捉“情点”,交融情感。
  (三)大胆想象,激扬情感。
  (四)调整视角,优化情感。
  (五)情思互动,升华情感。
  个体情感品质的优化,可以在优化人生的历程中发挥正向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自怨、自艾、自残、自贬、自嘲、自斥的僵壳中呆得太久了,就会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失去天籁式的稚拙、天真的梦幻。负责任的老师不仅能领着孩子们从愚钝走向智慧,更要领着他们从沮丧、失望、苦恼、急躁、嫉妒、委屈等消极情绪中走到愉快、喜悦、同情、向往、满足等积极情感中来,由低级的个人情绪向高级的社会情感转化。
  
  四、联系生活、贴近时代,是语文新课堂的活水源头。
  
  在新课标理念下编写的初中语文新教材,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但是,不管怎样好的教材,总是与时事热点、与学生的生活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和话题有一定的距离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我们就应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和话题,把大家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把学生独具情趣的生活引入课堂;把每一篇文章都放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来学习。这样,小课堂就变成了大社会,小课本就变成了大世界。学生通过课本这个“窗口”,看到的是具有无尽时空和新鲜活力的五彩缤纷的大社会。生活充满了语文,语文充满了生活。
  
  五、驰骋想象、尝试创新,是语文新课堂的生花妙笔。
  
  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活动的开始。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作品中透出的内在的逻辑性,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再现生活的原貌,进而使学生体验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经历,而产生愉悦之情,让学生的情思飞扬起来。通过联想和想象,课文中单一的文字就变成学生切实的体验和使之亦喜亦忧的尝试。
  教师还应当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创新活动。如:情节扩展与补白、图文转换、多视角阅读、表达方式互补改写、仿写、表演等。这些活动都能极大地引发学生向新领域探索的欲望,使之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语文课堂上的想象和创新尝试是语文教学的“亮点”,它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春意盎然。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由此产生。
  
  单位:湖北云梦县曾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