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走出语文教改的误区

作者:施贤芬




  一、多媒体:是辅助不是装饰
  
  新课标改变了过去以教材为本的课程观,倡导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对课程自主构建的新理念。强调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呈现、设计应有自主性、创造性。许多观摩研讨课,有的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把所要学习的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机图文并茂,学生只要对着屏幕回答问题就行了。但是现代教学媒体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成功的多媒体教学应有利于使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给学生留有探究和交流的机会。但多媒体如果只用于“装饰”课堂,则往往让学生沉湎于教师营造的情景氛围,反而使学生疏忽了对文中精妙语言含英咀华,反复品味。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放映电视剧里的有关片段。看演员怒而挥拳,一番痛打,的确够刺激,可是学生却不能凭借画面领略到书中那三拳三个比喻的妙处。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淡化“装饰”效应,切不可为体现“现代教学”而一味地运用多媒体,忽略了学生自我操作、体验和交流,使教学工具和教学主体本末倒置。
  
  二、合作:避免走形式
  
  小组合作无疑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教师也在课堂上努力实践,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过程没有认真设计,未把握好时机;只要有疑问,不论难易,甚至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时间没有保证;往往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变成陪衬、听众,在小组汇报中被忽视……因此合作学习应注意:
  (1)有计划地将小组成员编为A、B、C、D……合理分配任务责任,将其在不同学习活动中承担的任务进行交换,如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外活动等。一段时间以后,小组的组成重新编排,以利于不同的学生相互了解、合作。
  (2)强调每一位学生的平等参与,共同分享学习观点;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公平与责任;接受不同背景的人以及他们的观点,做到和谐相处。
  (3)师生在合作过程中结成同盟,教师既是指导者同时又共享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对话:不等于问答
  
  对话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对话意味着教育双方不仅有语言上的你问我答,而且有知识、思想、情感、经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相互交流。
  课堂上,有的教师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庸俗化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将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问题的数量,忽视了问题的质量。如我听过一教师上《藤野先生》一课。
  在这堂课上,教师问了100多个问题。如果只看这堂课的形式,那么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堂“对话”课。但是深究这种对话的背后,我们又会发现一个事实:教师还是在通过学生之口传授肤浅的语文知识。
  实际上,课堂对话需要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建构一个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课堂对话网络,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合作参与,平等对话,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体验:不仅仅是活动加游戏
  
  伴随着新课标倡导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游戏、表演等走进了语文课堂,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但课堂中设置“活动、游戏、表演”是让学生“体验”的,然而我听了一位老师上的《<神舟五号>出征记》,教师将挂图、模型全都推给学生,学生“活动”杂乱,一会儿看挂图、模型,一会儿做游戏、角色扮演,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特别是学生在“角色扮演”之后,教师并未给学生反思的机会:同学们有何感想?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语文中的活动和游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语言思维,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将体验内化。无论采取何种活动方式,教师都应抓住5个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相互交流的机会、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阐释自己结论乃至辩论的机会、抓住学生在表达中暴露出的“思维漏洞”的机会,及时矫正,将体验内化。
  
  五、评价:一味的赏识并不科学
  
  新课改倡导赏识教育,对“批评”这一基本教育方法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不少教育专家也呼吁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固然,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的表扬。有些语文教师对此理解得较为片面,为了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不论学生发言时说些什么,都不加辨析地肯定、鼓励,甚至高度赞扬。例如,一位教师执教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学生说到海燕的特点时脱口而出:“海燕喜欢贴着水面疾飞。”教师对学生的语病充耳不闻,微笑着加以鼓励:“说得好!”
  正确的评价方法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错误结论明确地加以匡正,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是简单否定,而是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评和改进意见,使其他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单位:江苏溧阳市新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