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者:孔红艳




  只要一提起文言文,恐怕大家都会感到头疼。教师难教,学生怕学。探究学生怕学文言文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古今语言的变异;二是现在的学生讲求实际,速效;三是文言文的背诵量大;四是老师教学钻牛角尖。
  我认为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以下三种问题值得注意,现分述如下:
  
  一、重讲解轻熟读
  
  文言文教学课堂上看到的是老师激情的演讲,学生热火朝天地分析讨论答题。一堂课下来,当时知识增了不少,但有的学生恐怕还不能完整流畅地读,哪谈在熟读中加强理解记忆?关键是老师重讲解轻熟读。文言文的语言材料是离学生所处时代很远古的书面语言,因此,文言文教学应侧重在语言上,须吟诵熟记,整体地感受、品味文章,学文言文本身。叶圣陶称朗读为“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学生通过美读,已经具有了比较丰富的文言文感性认识,老师再指导学生一些必要的文言文的知识,帮助他们把直接体验到的感性认识条理化,从而使他们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并非每节课都要用美读来教,但文言文课堂总应该有读的声音吧。
  
  二、重形式轻内容
  
  课堂喧闹,生动活泼,其实,既无形式的变化多姿,更无内容的明确、实在和深刻。追求课堂气氛的生动活泼是值得肯定的,但生动活泼首先应该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学习内容的丰富多彩,当然也包括学习形式的生动,富于变化。而现在有些老师以课堂讨论代替合作学习,任务不具体,责任不明确,也没有学习活动中的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协商、相互帮助,难以达到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的目的。其实,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应指出具体任务,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还应恰当的评价。课堂学习的情景、方式,要依学习内容而创设,要依学生的学习特点而选择。否则,一节课下来,虽课上活泼,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多媒体介入文言文课堂,带来了形象化的生动活泼,学生也改变了对文言文的态度。但有的老师在文言课堂上,让五光十色的音像图画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让预先设计的格式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事实上,现代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新的学习内容的场所,新的问题,新的观点,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教学步骤、次序和进度以及板书内容会不断调整。我看到课堂上大多学生被动画所吸引,较少关注问题本身。我觉得多媒体介入不宜过多,不宜花俏。
  
  三、重知识轻渗透
  
  大部分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让学生讨论的也只是知识、内容结构等方面问题,可就是没把文言文当作一个真正的文化读本来看待。文言文浩如烟海,是民族的瑰宝,课文中所选篇目大多是经典古文,要教学生从它们中吸收有生命力的语言,学习古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这样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如《岳阳楼记》《离骚》等课文可渗透仁爱、重义、轻利、诚信等先辈优良传统,起到思想教育作用。在扫清语言障碍,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后,就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加以品味,要学生反复地吟诵,要精到地讲析课文的妙处:语言组织表达之妙,形象整体塑造之妙,情感蕴藉之妙。这样,师生共同含英咀华,就能达到审美教育的效果。
  以上是文言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三个问题。文言文教学改革在尝试中前进,不免磕磕碰碰,但一定要侧重在语言上,要通过它去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不可忽视挖掘里面的审美因素。要达到这个目的,宜采用“熟读、深思、品味”这一总的教法。“熟读”包括朗读、背诵、精读、浏览这几种具体的教学措施。“精思”就是对一篇文言文扫除了语言障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之后,应引导学生对课文所包涵的文化内容作深入独立的思考。“品味”即品味文言文的语言、布局谋篇、写作特色,品味人物的远大志向、爱国激情、博大胸襟、学习态度等言语行动。除此之外,文言文教学还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从课堂氛围上看,文言文教学应该以情境性为主而不应以阐释性为主;第二、文言文教学应该以对话式为主而不应以独白式为主;第三、文言文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心中有了原则,目标、教材便为我用了。
  
  单位:湖北随州市府河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