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当代教学价值观浅论

作者:王春惠




  本文拟从价值角度来谈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什么是价值
  
  价值,就是人应有的地位、作用与尊严。我国古代提出“人贵论”,“贵”即有价值之意,“人贵论”即人有价值论。从《尚书·泰誓》的“惟人,万物之灵”,到清末龚自珍的“天地至顽也,得倮虫(指人)而灵”(《龚自珍全集释风》),都表现出这种宝贵思想。
  人的价值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人既不同于动物,也不是机器,人就是人。因此,每一个人都不只是要肯定自己是人,更要把别人当人看。此外,人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如《易传》把人与天、地并列,称之为“三才”,老子以人为“四大”之一,肯定地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二十五章》)。人应当成为大自然与社会的主人,每个人都有其应有的尊严,都力求获得应有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教育教学的现状:价值的失落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逐步走上了科学主义的道路,科学主义成为支配西方文明的主导价值取向。自从二十世纪科学占据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后,传统的人文主义教育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传统、注重人类精神教育的价值,逐渐被科学主义替代而淡化。
  现代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极其丰富的物质利益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压力和危机。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由于现代工业社会中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使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为瞬息万变的境遇。”给人类带来了一种茫然无所适从的紧迫感、迷失感和危机感。人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危机、孤独感强烈、意义性的丧失等。
  人们由原始社会的迷信自然、图腾崇拜转向迷信科学。科学主义使人成为物的奴隶,成为经济的动物,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的价值观念的倒退和生存意义的丧失。对科学主义的反思,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关注人的自由、人的情感和人的价值。二十一世纪,应该通过教育,发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地位的不断提升。
  
  三、在教学观念上,要实现的六大转变
  
  (一)在教学价值主体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没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没有外在文化知识经过发展主体的内化,人的发展不可能实现。教学是人施之于人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学具有“双主体性”。主体的发展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完成的。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应放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上。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师不是“教语文”,而是“教学生学语文”,“教学生考语文”,教学只是让学生获得一些象征价值和实用价值,只看到教学的工具理性和实用价值,忘掉了生命本身的价值。习惯上我们采用的“灌输论”、“栽培论”、“园丁论”、“蜡烛论”等都有不妥之处,没有把学生当成人,当成能动性的人。
  
  (二)在教学的本位价值上,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个性即是人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或反映,它是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特点的综合。教学的本位价值就是要发展个性,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三)在教学价值活动指向上,强调教学的内在价值。
  1、在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上应偏重于个体价值。
  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本源和基础。教学中要把人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并通过个体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唯有如此,社会才有了一个健康而持续发展的根基。只有个体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2、在理想价值上和功利价值上应该偏重于理想价值。
  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挑战,知识的更新可谓是瞬息万变,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就有可能显得陈旧。因而我们必须追求一种超越知识、超越能力的一种价值——理想价值。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缄默性知识(个人化知识)。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这些普遍化信息转变为个人化知识的能力。
  
  (四)在课程价值上,克服知识中心倾向,强调主体体验。
  课程不是对人类经验的精炼和提纯,而是一种过程,只有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投入过程中,才是课程。因而我们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让学生体验知识、体验课程、体验问题。努力避免教学中常犯的以理性知识来代替体验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学生探究的本性、创造的本性和发现的本性。
  
  (五)在教学价值的获得方式上,走进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由传统意义上的“我”与“它”的关系,进入到“我”与“你”的关系。“它”只是“我”认识、利用、占有甚至毁灭的对象,“我”与“它”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我”与“你”的关系则是互相尊重、彼此合作的平等关系。狄尔泰说过:“对自然需要说明,对精神需要理解”。只有进入对话状态,学习才是主动的、能动的、有目的的活动。
  
  (六)在教学价值评价上,关注学生的价值体认。
  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也不可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全部情况,因而也不能代表学生作出评价,在教学价值评价上也是如此。以教师评价代替学生评价是不公正的。我们要努力做到如弗洛伊德所言的那样,要尽可能地了解冰山水面以下的那绝大部分,而不能只了解冰山一角。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浅陋之见,权作“魏晋清谈”。
  
  单位:浙江新昌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