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口语交际教学的尝试
作者:章建平
实际上农村中学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当差,表现在:听话支离破碎,抓不住要点,理不出头绪,听话停留在表层,听不出说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说话面红耳赤,抓耳挠腮,语不成句,话不成篇,思维缓慢,杂乱无绪;在复述、交流讲述中,声音低小,吐字含糊,发音不准;尤其在课堂答问时更是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越是“听”不清,“说”不好,越没有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也就越怕被提问,怕被人笑,怕被人讽,如此连环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自卑情绪越来越浓,由此形成了“不会说,不敢说”的恶性循环,口头的表达水平日渐下降,语文整体水平也难以提高。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一、实施农村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的过程,可以说是师生和谐共创的脑力劳动的过程。既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又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对说话的训练的兴趣,要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要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说话的机会,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讲一些口才杰出者的故事来激励学生,消除传统文化思想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2.激励性的原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靠长期的训练,而要学生的积极性得以长期有效地发挥,就必须遵循激励性的原则。如果我们每次训练老师都带着挑剔的眼光对学生责备求全,学生一见到训练就害怕,那么连原有的热情都会荡然无存。相反,如果,我们每次训练时,都能为学生创造自由、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都能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成绩,再换个角度引导他们纠正错误,让每个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稍有讲得好的,即使是用准一个词,也要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钟情于口语交际。
3.示范性原则。
身教胜于言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高低直接制约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字正腔圆,口若悬河,抑扬顿挫或口齿不清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发生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此,教师就必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指导中示范,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仿,兴致趋浓,效果更佳。
二、具体的措施及方法
l.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口语训练的方式很多,或演讲,或辩论,或谈感受,或述观感,无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按“序”进行,从易到难步步提高。比如进行演讲,最初可进行自选题目先备后讲,内容由学生自定,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可以讲自己欣赏的一则名言、警句,或某篇文章对自己的启迪。总之,从身边到社会现象,从历史到未来,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内容无所不可。在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再进行即兴演讲的训练,可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事先拟出一定难度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抽签决定自己演讲的内容。这种演讲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沉着、冷静,迅速地考虑好说话的内容,理清演讲的思路。经过笔者的实践发现这种系统的“序”列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的灵敏快捷有很好的作用。
2.方法多样,多头进行。
语文课是由多种不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多类型课组成的。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我们老师可以利用不同课的特点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如识字课上,可以让学生知道说好普通话,就必须识记一些词的正确读音,特别是与生活联系密切、使用频率高而又习惯读错的字音。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字词,引导学生口头组词,然后用新组的词口头说一段话。这样长期训练,既使学生的口语能力无形中得到提高,又可使学生的知识增加储备。又如阅读课,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来进行复述、讲述等口语交际教学。比如我们关于口语表达的技巧教学,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选入的几篇展示说话艺术和辩证思维较强的文章,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说话艺术,并进行课堂模拟,这种教学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再如作文课。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而师生进行习作讲评,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和有毛病的习作念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比较优劣,发现别人文章的缺点,再由学生口头发表意见,进行评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评价鉴赏力,又提高了学生发表议论的能力。
3.师生互动,培养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它指明了“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口语交际中的倾听、表达和应对,只有通过双方互动的方式才能实现,这是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口语交际的互动应力求多层次,表现为:
师生互动。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决不能以自己的权威抑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思想的火花,也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指导和示范的方式强加给学生。
生生互动。它是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沟通的方式,在编排组合上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合理搭配。
群体互动。这是小组与小组之间或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活动方式,教师在其中要做好协调、指导工作,以利于交流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教师在互动中要注意把握分寸,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鼓励他们敢说,可以利用“身体语言”(手势、动作)和“副语言”(表情、眼神)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此外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口语教学也要不断强化,持之以恒。无论课前的自由演讲,课中的复述、讲述课文内容,课后的各种形式的辩论,还是师生互动等,都需要持之以恒,任何的三分钟热度或蜻蜓点水都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真正提高。
总之,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使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从平时的教学入手,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给他们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