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爱心教育随想

作者:刘锦芳




  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动力,是沟通师生感情的金桥,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催化剂。爱不能只作为一种理念挂在老师的嘴上,更重要的是要把爱这种情感转化到学生心里。老师不经间的举手投足使学生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巨大的爱。
  曾经,我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过几位家庭困难的孩子上了大学,如今也还有在读的大学生需要我的资助;曾经,我有几个问题学生的学海之舟桅折帆破,我满怀深情地为他们修桅补帆,他们都或早或晚地成了材;曾经,我为偏科生成功地治过“瘸”;也曾经,我为特长生寻师拜友。我认为,对学生,“爱着就美丽着”。
  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基石;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最重要的德道修养;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爱学生也是检验一个教师是否敬业爱岗的试金石。只有爱学生,才会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热情,才会建立起师生相互了解沟通的捷径桥梁,才会将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而减少教育过程中的抵触情绪,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去教育好学生。一天,我到班上见一男生伏在桌上,走近他,他没有抬头。先以为他睡着了,轻轻一推,他只把头动了动。我伸手在他的额头一摸,好烫手。询问了几句,我便扶他到办公室,为他倒好水,又找来药。我象哄小孩一样哄着他吃下药,他好一会儿不开口,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一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把他抚慰在胸前,失去了母爱,失去了往日温馨的家庭环境,他的学习开始走下坡路了,并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我多次找他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感化唤回他的自信心,特别在他生病期间,我多次到医院陪护他,出院后,带他到家中调养,师如父母的情感终使他迷途知返。这些极简单的举动,但在他的眼里却是一种伟大的爱。
  人得到关爱后,都有一种回报心理,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稚嫩的心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宽容学生成长中的错误,才能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享受彼此之间的理解、尊重、关爱、支持与鼓励。正如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一点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有着非常深刻的体验。
  有人说,世上惟一可与母爱相媲美的,是老师的爱。其实,师爱和母爱相比更理智、更博大、更富有教育的力度。因为,今天的中学生已不同以往。他们的自我意识虽增强却又缺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内心有了较多的隐密性,但又渴望交流和理解。空泛的说教已很难打动他们的思想所以,只有把真挚的师爱化为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那份亲切和坦诚,把抽象的道理变成对他们具体的人生关怀,才能谱写出新的教育诗篇。有这样一件小事,让我对今天的师爱有了新的感悟。我班一名学生,因无法克服客观现实中的一些困难,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抑郁情绪,这种情绪诱发的自责与不安,常常使她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在我的关爱和帮助下,我们建立了非常真挚的师生友谊;并在我的耐心引导、点拨、支持与鼓励下,最终她战胜了自我,走出了心理误区。事实让我感受到人世间最美好的心灵桥梁是沟通。而沟通靠的是信任和情感,这种情感不断地激励我在今后的道路上更加真诚地去关爱学生,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赐予,而应是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和带领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马克思曾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许多名师正是把高尚深沉的师爱变成了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在教学上不断追求,不断创新的动力正是源于对学生无尽的爱。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爱学生,学生才能尊重你;生之间有了浓浓的情感,教育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学校师生都献出一点爱,那学校教育就会变得更加精彩。
  “教育学生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有了爱心,教师就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回学生的自尊心;有了爱心,教师就能导之以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爱心,教师就能持之以恒,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当老师以爱心为中心,将真心、诚心、热心、恒心贯穿于学生的教育中,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真心、诚心、热心、恒心是爱心教育的体现。多一份真心,天空就多一片绚丽的色彩;多一份诚心,路上就多一盏耀眼的明灯;多一份热心,学习就多一点浓厚的兴趣;多一份恒心,生活就多一个闪耀的亮点:多一份爱心,生活就如雨后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