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让学生和你一同拥有阳光
作者:谢明亮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需要不断强化,而强化的手段一般分为两类:惩罚和赏识。对学生的惩罚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强化,对学生的赏识是一种积极的强化,两类不可偏颇,但提倡的往往是后者。对一个学生只是惩罚,一次又一次,往往造成学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倾向,对老师产生抵抗情绪。对一个学生赋予积极的愿望,让他(她)们充分感受到被尊重,产生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将使学生的身心健康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赏识自己的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小范围的社会影响以及短时间的学习氛围的熏陶,形成了他们各异而又特定的心理特征。这些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强,他们希望别人尤其是师长能理解、尊重自己的学习和人格。马斯洛在《学习的革命》中将学生分为四个层面,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层次的需求,并渴望得到满足,而他们在学习上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内心的潜动力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得到最大限度的外释,从而上升到对高一层次的追求。相反,自尊心一旦遭到伤害,往往造成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就势必压抑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因此,老师在处理学生违规违纪等问题上,要详细观察,以情感人,循循善诱。不要一有看不惯便不分场合的乱为训斥,以显示老师的魄力和权威,甚至有的采取揭短处、说风凉话等方式,迫使学生屈从。其结果只能造成师生情感上的疏远对立,时间长了,四面树敌,对老师逐渐失去信任度,学生不买你的帐,势必影响学习你这一学科的兴趣,提高成绩必然会困难重重。
记得去年我班的张文文,成绩很差,几乎科科不及格,一上课就说话,调皮得很。多数老师都是批评惩罚,处理方法简单。而我则找他谈话,告诉他学习成绩差点不要紧,只要认真学,就会慢慢地提升。我了解到他热看小说,就因势利导,让他把好的句子,精彩片断记录下来,做好读书笔记,为写作文积累材料。结果他做得很认真。后来,我又让他担任语文兴趣小组组长。这一下他信心倍增,学习语文更努力了。年底考试中,语文竟然考了八十多分,而地理也考了满分。如果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不歧视他们,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自然,教育效果就不一样。
由于学生的性别、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自身性格、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所以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进而赏识每个学生,这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停留在一般层次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比作探索“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一个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之中;如果不深入到学生中间,情感和信息交流的渠道就不畅通,实际情况了解的就少,自己的主观心理因素就强,反馈过程就会出毛病,这就容易产生“两层皮”现象,犹如雾中观日。
每个学生虽说是不成熟的,但也都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的统一体,而这些层次和侧面往往具有各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特性。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如何,还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以什么眼光去看待。一个老师如果能用赏识的目光去审视学生的各个层次和各个侧面,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许多独特的长处;你再用赏识的语言予以赞许,思想上就会产生共鸣,感情上就会得到沟通,心灵就会碰撞出火花来。老师要特别注意赏识那些个性突出的学生,那也许就是“千里马”。
赏识是一种心态,是爱的升华,是内心深处对别人某些个性特征的情感体验与倾斜。因此,老师要能赏识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修养。首先,它要求老师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心胸狭窄,热衷个人权威,是不会搞好工作的。其次,老师要博学多识。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广阔的知识层面,才能更多地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期望,形成赏识的心态。再次,老师要善于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学生角度体验揣摩,发现他们潜在的优势和特长,以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还有,要求老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情况,都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要有自然大方的风度;不要稍有不尽如己意就迁怒于学生,不要言行出格伤害学生。
赏识你的学生,你真的会和学生一样一同拥有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