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让网络走进语文教学

作者:应培玲




  从事20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从未像现在这样的亢奋和激动,记得自80年代初登讲台开始就已被抛入到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浪潮中,多少年苦苦的翻滚、挣扎和搏击却始终感到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单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言,就一直被一浪高过一浪的高考压力、被重技术知识轻人文体验的考试内容所淹没,新课程新课标的颁发,新教材的呈献,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高科技的信息化社会大背景的建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改革环境,为萎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语文教学在改革中充满了活力和勃勃生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步高涨,网络正在改变着语文教学的面貌。
  
  一、教学内容的新拓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要求忠实于课本内容的学习,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常常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狭窄的课本内容把师生都禁锢在了小小的时空之中,一本教学参考书似乎就是老师上课的法宝,图书馆借不到,书店买不到,教参内容便成了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为此有些同学千辛万苦搞到一本语文教参,就可以与老师在课堂上对答自如,就可以准确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何作业,就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随意做任何其它的事了。然而,网络的出现,颠覆了语文教参一统天下的局面,学生只要通过有关网站的搜索引擎就可检索到相关材料多达数百条,而其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即时性,查阅的便捷性、针对性、有效性是“教参”所望尘莫及的,广博的网络信息代替了陈旧、单一、狭窄的语文教参。
  有一本语文杂志的广告语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听来似乎有点夸张,但它道出了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教材作为一个缤纷的物象世界和情感、心灵世界的入口,并利用网络这个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的巨大平台,带领学生到这个世界里遨游。记得一次在上郦道元的《三峡》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预习时到网上搜索有关三峡的资料,诸如三峡的诗文图片、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名胜古迹、以及新三峡的时事人文等等,一个短短的教材文本内容,通过一番网上冲浪,让学生领略到的不仅仅是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四季美景,更是感受到了三峡孕育着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无数首三峡诗篇的诵读交流、多篇三峡散文的比较阅读、精彩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演讲、新三峡导游词的编撰、甚至“三峡的诗、诗的三峡”的研究性课题的确立,使这篇原本平面的、单一的教学内容顿时现出了多面的立体感,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学习语文的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课后,有的同学欣喜的感慨道:这样的语文学习真过瘾。
  新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要求教育者树立新的教学观,语文教学的大语文教学观要求师生从课本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文精神的土地上,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健全完美的人格才能得以发展,网络正为这样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服务平台,网络可以实现把语文教学的外延伸向广阔的生活。
  
  二、教学模式的新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坐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即使教师再刻意地使用“启发式”教学,也改变不了在教师“诱导”下的问答、讨论,学生很难真正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网络的介入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冲击,网络资源的公平性,使师生获得信息的机会变成了均等,这些信息的获得足以增强学生独立学习所需要的底气。均等的信息来源,必然推翻教师的课堂主宰地位,没有了主宰,课堂交流就变得更为平等,平等的课堂交流模式必然带来更为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教师变“主宰者”为“组织者”,学生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一个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网络背景下形成。现在我每学期都要求每位同学至少选两篇自己喜爱的课文,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备课,写出备课笔记,设计教学构想,教师在此基础上选出合理的、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并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做老师,老师当学生,通过互动的讲课、评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体验中获得了最大的快乐和收益。每次讲完课,一些学生都会在随笔中激动地说:备课、上课活动是一个痛苦而又快乐的过程,痛苦的是准备一次课需要调动全身心的精力,从对资源的搜索到筛选、对课文的理解到感悟、对教学思路的整理到安排、甚至于对多媒体的设计到制作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心血,然而当自己所辛苦努力的一切得到了最好的个性化展示,那种自我价值实现时的快乐滋味实在难以言表。
  网络的介入不仅动摇了课堂上教师主宰这一传统模式,它还使教室这一具体的空间概念变得模糊起来,使一堂课的时间概念淡化了。在教室里课堂上没有解决的或意犹未尽的问题可以延伸到课外的网络上继续交流,课堂无法解决或不便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网上BBS、E-mail、Blog、Chat来解决,网络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自由化、平等化的交流阵地,平等的网络环境下,学生没有了畏惧与羞涩,有的是大胆的、自信的、富于创见的观点。一次在学生的随笔本中得知,班上有位语文成绩并不突出的同学,在“萌芽”网站发表了一篇习作,顿时在班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事后很多同学都纷纷参与了对习作的点评活动,并跃跃欲试地投入到了创作中,趁此热潮,我便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写日记、写随感、甚至写小说,而我自己也把Blog地址向学生公开,和同学共同交流自己的随感、读书笔记、以及一些创作。由于网络的交互性特点,使师生的课内互动延伸到了课外,大家不仅可以快捷地发表自己的作品,可以阅读到他人的作品,可以对他人作品发表自己的评价,还可以很快看到大家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个人创作欲、表现欲,成功欲都得到了充分满足,学生阅读写作的热情也异常地高涨,师生的感情也更加亲近、融洽了。网络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封闭的过程变成了主动的、积极的、开放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过程,在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实现。
  
  三、教学能力的新提高
  
  教学内容的新拓展、教学模式的新改变必然带来教学能力的新提高,这能力包含教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能力。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而这种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网络给了学生充分实践的可能和机会,当他们经过一番网上冲浪准备好了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当他们在收集了网络信息观点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自己的见解时,当他们将自己的习作展示于网络上与大家共同分享时,他们的知识不仅得到了大面积的拓宽,而且阅读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网络让他们还学会了精读、泛读、速读、比较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网络让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曾经有一段时间,师生互相推荐充满浓厚人文气息的优秀语文网站竟成为课上课下不可缺少的话题,让学生遨游在这样的文学氛围中,身心得以愉悦、情操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高,再要想放弃语文,实在难矣!
  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网络上的学习,是人类史上最具智慧的学习活动。走进网络的语文教学,教师的干预明显减少,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是不是教师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在网络这个信息海洋中,教师首先是一位游泳者,其次还是一座海上航标灯。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不仅自己要具备运用网络备课、查阅信息、整合信息、制作课件的能力,还要指导学生查阅、整理、提炼网络信息,组织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创设学生自我展示学习过程和思路的舞台,鼓励、评价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走进网络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重塑作为“杂家”的知识结构,调适平等亲和的教学情绪,创造丰富变化的教学机智。在这个海洋中,不仅自己要学会游泳,还要教学生学会游泳。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内容,教师要以理智的、严谨的、科学的、开放的、灵活的、深邃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组织,从而帮助学生在遨游网络信息的大海里“直挂云帆济沧海”。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进了21世纪,驶进了信息社会,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充满创造精神、富有个性活力的人。语文学科作为基础的社会学科,义不容辞地承担着这一社会重任。“知识左右人类未来,信息构成生存基础”,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搜索、阅读、筛选、整合、提炼、升华,完成这样一个网络信息的处理过程,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吗?E时代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走进网络的语文教学活力无限。
  
  单位:上海第六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