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教学中如何开启学生思维

作者:陆瑞林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密切相关。笔者在教学中对开启学生思维的方法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诱发思维
  
  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导入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激发求知的欲望。如教学《人类的语言》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语言也就是说话,是我们人类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为什么还要加“人类的”?岂不是多此一举吗?有的学生说:“鹦鹉也会说话”。“那么,鹦鹉的说话能不能称为语言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吧!”这样,极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激发兴趣。
  创设愉悦氛围。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愉悦的氛围组织教学。除了运用精彩的语言外,还可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幽默、诙谐的故事等,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启发探求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产生积极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珍品。在学习了全文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可是小说的主人公却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并没有正面描写,花的笔墨很少。这样的题目是否恰当呢?此问一出,学生的思维立刻开启。有的说,小说虽然不着重写于勒,但故事情节却紧紧围绕他的命运展开的。还有的说,菲利普夫妇的态度是以于勒暴发与沦落而变化的,更能反映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同时,小说又是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叙述的,所以用“我的叔叔于勒”为题是恰当的。
  
  二、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活跃思维
  
  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从而让课堂真正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阵地。
  批判式学习,寻根究底。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就是从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天动学说开始的。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决不“虚推古人”,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制定《大明历》等杰出的贡献。因此,质疑问难与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批判的学习,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只要养成这种习惯,自然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质疑式提问,引发疑点。学习《怀疑与学问》后,一位老师这样启发学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那么,现在大家能否用这种精神看看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说我们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那是不是前人得出来的所有见解和理论我们都得亲自检验呢?”老师的质疑式提问引出学生发现理解上的疑点。质疑式提问旨在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发展。
  
  三、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发散思维
  
  换角度思考,引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早被人们所熟知,换个角度联系现实想想,在讲究高速度、高效率的信息时代,还有谁去做那“少慢差费”的事。可以说,把愚公的家搬到别处不失为一种聪明之举。这就是求异性思维的体现。一位老师在上《扁鹊见蔡桓公》时,针对学生对刻画两个人物用意的看法时说:“同学们说刻画两个人物的用意是形成对比,揭示蔡桓公这个讳疾忌医者的可卑、可鄙,谈得都有道理。但是,同学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考虑一下,用今天的眼光怎样评价这两个人物呢?”学生发言讲到:桓公讳疾忌医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鹊作为医生,规劝病人的力度不够,方法太委婉,没有设法医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能直言不讳。”这个提问设计鼓励学生勇敢地反驳、否定前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虽然见解幼稚些,但学生的求异思维、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个性得到了培养。
  发散式提问,牵引学生的思维。“发散是选择一个发散点,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即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针对《背影》文中“月台送行”一节,作者望着前去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了下来”的描写,教师提问学生:“你认为哪些因素使作者望背影而流泪?”生1:父亲穿戴“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自己身穿“皮大衣”,想到父亲节衣缩食供儿子而落泪。生2:父亲年老有病,步履蹒跚,行动不便,却“爬上爬下”为自己买橘子,看到这些而落泪。生3:父亲失业生活受挫折,使作者为父亲今后生活担忧而落泪。生4:不能在父亲身边尽孝心,从此天各一方,因而落泪。这样的发散性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泪眼中望父亲背影这一行为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使学生探索地学习,逐步形成创造精神的良好个性。这是实施新课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单位:江苏海安县城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