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大学语文表演法略谈

作者:李东方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表演,是指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综合性运用口头、肢体、情感等表达方式,形象地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使学生轻松而又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表演法的步骤:
  1、消除疑虑、提高认识是前提。面对登台表演,绝大部分学生往往心存疑虑:讲台原本是老师讲课的地方,是很神圣的,而表演应该是影视演员的工作,是很专业的,作为学生怎么能随便上讲台当演员呢?同时,作为学生自然是来听老师讲课的,连老师讲授的都还不一定能够让学生完全接受,那么学生表演的又怎么能让学生接受呢?因此,要让学生登上讲台并演出效果,教师首先一定要做好他们的动员工作,帮助他们消除内心的疑虑,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学生明白在校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学会学习,明白上台表演的重大意义是锻炼能力,明白勇于表现自我、富有竞争意识正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品质。这样,全体学生才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投入表演活动之中。
  2、定好内容、选好课文是根本。表演课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向全体学生布置表演内容。内容难度太大,学生表演不了,会怯场;内容太容易了,又觉得没有表演的必要,反而也表演不好。所以,表演前教师还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放弃中小学阶段那种单纯地对词义、美句的阅读性表演和对动作、口语的模仿性表演,选定那些具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例如小说、戏剧等)作为综合性表演的对象,使学生有信心与兴致去表演。
  3、提供资料、把握课文是基础。要学生上台表演,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让他们认真地钻研课文,透彻地理解课文,乃至准确地把握课文。为此,在学生表演之前,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些必不可少的资料(包括自己的研究心得),或指出查找资料的途径(包括上网检索)。这时,教师就像篮球场上的裁判,把球往上抛,让学生跳起来去争。当然,对于课文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去研究探讨,以消除学生表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这样,才能为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4、明确要求、适当点拨是保证。学生表演之前还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例如如何钻研课文、怎样编写脚本、准备什么道具甚至采用哪种表演方式等等,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给予点拨和解决。哪怕是对观看的学生,也要明确地提出要求和任务:虚心观摩,不鼓倒掌;做好记录,准备评议。这样,才能保证表演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全体学生的整体参与。
  5、编写脚本、上台表演是核心。脚本是表演的依据。戏剧文学已有现成的脚本,学生只需对照脚本,揣摩剧中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熟悉剧情和台词,即可上台再现作品本身的人物形象。而小说等文学作品则需学生先加以改写,把书面语言转化成具有动作化、个性化的形神兼备的戏剧语言,运用合理的想象为作品中的人物补写经历,对照剧本的基本格式编出自己的脚本,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筛选出几种最佳创意的脚本,推选出至少两组轮流表演的学生名单,在设计好导入方式并进行了多次排演之后,各组学生就可以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和创造天赋。
  6、组织评议、搞好总结是关键。表演结束之后,学生观众需要就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动作设计的准确性等方面,对各组学生演员展开集体评议。同时,学生演员也要从自己所演角色的语言、心理、动作等角度,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角色的感受。最后,教师在一分为二地总结表演情况、公平合理地评出优胜者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求全体学生结合课堂表演、评议过程,课后将自己的脚本加以完善,将自己的见解加以阐释,作为练习作业上交,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表演。无疑,这种评议总结是把学生导向预定教学目的的关键性一步。
  要保证表演的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还需注意方法,讲究技巧:
  1.表演导入要新奇。表演课上仅靠一张嘴巴、一本教材包打天下,就会让学生演员和学生观众都感觉枯燥、乏味,也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无兴趣,就不会积极参与进来,语文素质的培养也就成为空谈。因此,学生分组上台表演的时候,各组的导入方式要新奇:或介绍人物,或概述情节,或吟诵诗词,或播放歌曲等等。总之要有新的意境和美的情趣,要引人入胜。
  2.表演形式要灵活。教无定法,学无定律,表演同样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既可以运用话剧、歌剧、舞剧等形式发展学生在说话、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艺术特长,也可以借助独幕剧和多幕剧的方式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可以通过示范表演、轮流表演、分角色表演等方法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总之要灵活多样,要放手让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
  
  单位:河南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