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如何记课后记钟脆玲
作者:钟脆鸣
那么,课后记应该记什么?怎样记效果更佳?我总结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课后记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一、记成功之举
我在教授《死海不死》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时我准备了一个鸡蛋、两个杯子。一杯里面装满清水,另一杯里面装满盐水。我让学生将鸡蛋分别放在杯子里,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思考原因是什么。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要求来做这个试验。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任务也顺利地完成了。下课后,我在课后记上写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二、记“败笔”之处
《木兰诗》中有这样一句,“著我旧时裳”,“裳”在古代念cháng意思是裙子,自己在备课时没有注意这一细节,念错了字音。学生课堂上质疑,自己才意识到这一问题,我在课后记中这样写道:这一堂课的教训是深刻的,课堂上出现失误是不应该的,这说明自己在备课上还缺细工夫,挖掘教材不深、不精。以后,我在备课中力求避免出现这样的失误。这篇课后记犹如给自己敲响了警钟。
三、记教学机智
“智慧的火花”常常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这点,我深有体会。有一次下午上课,天气炎热,很多学生恹恹欲睡,这可把我给急坏了。马上就要期末考试,这样上课哪里还有效率可言?这时我看见班里有一周姓同学趴在桌上无精打采,我就提出一个问题,故意让他起来回答。果然,我连叫三声,这个同学也没有反应。我就说:“怕是在会周公吧?”周围同学一开始没有听明白,但马上联想到《周公解梦》,学生不禁哄堂大笑,瞌睡虫不翼而飞。学生有了学习兴头,课堂氛围马上有了改观。我在课后记中写道:课堂气氛的调动,与老师关系密切。教师除了对知识点有着全面的把握外,还应有一种“课堂机智”。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能够及时、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随机应变。
四、记创新见解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难能可贵,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我在教授《愚公移山》时,大部分同学被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但也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愚公如此移山,值吗?这些同学认为:有两座大山挡在前面未必是坏事。俗话说“靠山吃山”,大山浑身是宝:可开采矿产资源,可植树,可开辟果园,可开发旅游业……况且,山移走了,山上的飞禽走兽又何处安身呢?这完全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些同学的见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高涨。我在课后记中这样写道:学生独特的见解,比珍珠宝贵,比朝露难留,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结束,我常静心沉思: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端午日》是苏教版第一册中的一篇散文,“龙舟竞渡”是文章详写的内容,在上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节日赛龙舟的气氛如何?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赛龙舟的场面?比赛时船员是怎样分配的?作者运用了哪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对他们赛龙舟时的动作和外貌进行了描写?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最能激发你想象的句子有哪些?但我教完后,虽然赞叹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如设置悬念,联想的运用,但我并未能鲜明的感觉到其场面的热烈,询问学生,他们也有同感。如何弥补这一缺憾?在课后记中,我这样写道: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赛龙舟的场面,在表演中注意体现持、拿、挥、敲打等动作,体会作者动静结合、绘声绘色等写法的作用,这样做效果会更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师写课后记,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不仅能使教师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料,而且还能逐步把自己磨练成适应新课改的科研型教师。
单位:山东胶州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