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文言文教学三法

作者:杨 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言文的作用日益提高。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角度看,学点文言文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教者的重要任务。如何教好文言文呢?
  随着教改的深入,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有所创新,要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诵读美读,体味文言文
  
  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要求我们用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熟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从而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例如《醉翁亭记》一文,最精彩的莫过于21个“也”字的灵活运用,真可谓是文章的“一绝”。如果不读,那么课文通过这21个“也”字表现出来的那种自然流畅而又回旋往复的韵味又如何得以淋漓尽致地咏叹出来呢?如果不读,那么课文所描写的那种山水之乐、禽鸟之乐及至太守与民同乐的感情又如何得以抒发出来呢?只有反复咏叹,才能深入作者深深陶醉于其中的意境,感受领会作者开阔豁达的胸襟。
  类似的那些语言优美、意韵丰富的文章都应该让学生多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但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方法要得当,否则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诵读应该贯穿在文言文教学始终。大致步骤是: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和语势。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词,又间有通假字和破读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中要对学生认真地训练,才能正确理解句意、文意;读准句子的节奏,也能理解语句的大意;读出语气和语势,就能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其次是理解性诵读。如果对所诵读文段的内容一点不知,而只是摇头晃脑地念着,这就是死记硬背。我们指导学生诵读,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是为了加快记忆的速度,记忆是为了加深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稍长的文段还要分层理解,分层诵读,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利用文中的名句、佳句以及段落层次的起接句加强记忆,加快学生的诵读速度。在诵读中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最后还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特色,具体操作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心领神会,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重新诵读,以免遗忘,做到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境地。
  
  二、自主合作,理解文言文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除教师对词句的串讲外,还有对课文内容的详细分析。经常是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却未留下什么印象。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大胆放手,在课文词句的疏通上,老师不串讲,而是要求学生先自读,学生在自读课文中碰到难词难句不能理解,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如不能解决,则在全班质疑。学生提出的疑难,教师应尽量让其他同学回答,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兴趣和能力。一般来说,提出的绝大部分疑难问题,其他学生是能够回答的,少数疑难经过教师引导也能解答,只有极少数问题需老师解答,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对文意的理解中,也要多创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卖油翁》的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篇文章两个人物身份如何?作者褒的是谁,贬的是谁?褒什么,贬什么?再让他们找出描写人物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并分析,最后问道“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笑”和“遣”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通过这些问题,设法让学生都能说上一两句,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学习文言文并不比学习现代文难。这样学生也乐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优势,自觉地动脑筋去解决问题,以寻找自我肯定的机会。
  
  三、思忆问评,深化文言文
  
  学生通过到位的朗读,对文章内容已有初步了解,自主合作又可对文章进一步理解。我所说的“思”就是“思考”。“忆”就是“回忆”,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再学习新的知识。“问”就是发现问题提出来,有不懂的提出来,有异议的提出来,然后针对难点、疑点查书籍找资料,或探讨,或争议,达到弄懂新知识的目的。“评”是让学生在课外写读书笔记,主要是指评论、读后感及知识归类等。对于写读后感,学完课文后就文章主旨或知识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所写内容不能是对教师所教知识的摘录,而应是自己的独特的理解。思、忆、问、评四种方法综合运用,能够激发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成功意识,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而教师的主要作用便是指导、辅导、点拨,以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培养评析鉴赏的能力。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就会更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应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多种方法的运用,狠抓诵读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能力。
  
  单位:湖北武汉市二十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