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链接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家鑫




  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这是教学创新的明确要求。
  笔者以为,只要扣住语文课中的注释,有机地渗透一些其他内容,搞一些链接训练,提高教材的利用率,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不失为激活学习机制的一个好方法。
  
  一、关于字词的链接训练
  
  语文课文中的字词注释有如下几类情况:一类是生僻字、多音字的读音辨析,一类是文言词的通俗释义,而更多的则是词汇、短语等的具体解释或语境义的分析说明。怎样链接呢?现分别举例说明:
  (一)如《孔乙己》一文注释中的“羼(chàn)”字,与之字音、字形相关的字有“孱(càn)(chán)”,“潺(chán)”。这几个字的字形相似,读音相近,意义却不同:“羼”字有“搀杂”之意;“孱”字读càn时,组词为“孱头”,读chán时为“瘦弱、软弱”的意思;而“潺”字指水流动的声音。又如《范进中举》中与“啐(cuì)”字形体相似、读音相同的汉字有“粹、淬、瘁、悴、萃”等,但其意义各不相同。上述链接,它不仅从音、形上比较,意义上也作了辨析。
  (二)《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聊叙”这一文言式词语可解释为“姑且谈谈”。与首字“聊”有关连的词语有“聊以自慰,聊以解嘲,聊天,聊表心意”等。这种链接方式已在我们平时的语言训练中运用,近似于组词训练,但通过训练外延的扩大后,掌握的词汇量有效地增加了。
  
  二、关于诗文的链接训练
  
  教材中不少地方也引用了名人名言名诗句。对这些名言名文的学习,不仅在于背诵识记,还应引申链接到其他知识。学生对此是饶有兴趣的。举例如下:
  (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课文注释是“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但未作具体的说明。因此,可如此链接:a、诗句中“天、地、比翼鸟、连理枝”等名词的语境意义是什么?b、《长恨歌》中吟咏的对象是谁?诗中演绎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故事?c、白居易的诗篇的历史地位如何?d、白居易传诵于后世中最有名的诗句有哪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相关链接为:a、说明“云梦泽”的今称或地理位置。b、岳阳城的名胜及相关的人物与名言。c、与该诗句相媲美的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诗句是什么?
  由此可知,古诗文的链接训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中心议题上不断地接续、延伸。它好比是一棵大树上主干与枝叶的关系。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头脑中构筑其较为庞大的知识体系,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积累知识。
  
  三、关于文史知识的链接训练
  
  课文内容的注释中也有不少的文史知识介绍,涉及到天文、地理、名人,历史沿革等。
  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模糊的。教师应作点拨引导,现举例如下:
  (一)《藤野先生》一文中“日暮里”一语为什么让作者产生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可引导学生作如下链接:日暮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唐代大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的名句。这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
  (二)《哥白尼》一文中“伊甸的乐园”的注释中,讲到了“犹太、亚当、夏娃”,可作如下提示:a、伊甸园的含义。b、犹太民族与当今以色列国的历史渊源。c、神话与科学的关系。通过点拨,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文史知识。
  当然,上述三个方面的表述内容,可能很多教学工作者正在实践之,或正在作系统化的整理总结,这是非常有益的工作。笔者认为,链接训练也是当今教育形势下的创新,是新课标科研内容的重要手段。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充分钻研教材,利用教材给予的相关知识,再加以发挥、扩展。我想,从教学手段上看,肯定是激活学习机制的一个有益方法。
  
  单位:江苏启东市长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