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语文课堂教师点评的误区及原因

作者:李国云




  这里所说的“点评”,非作文点评,而是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的指点、评价。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主体作用、个体体验、创新意识等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这是可喜可贺的现象,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我们的语文课出现了许多曲解课改的问题和误区。比如教师指导不到位,轻易否定学生观点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以为有这样一些误区:
  
  一、错误理解课改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作了说明:“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许多教师误以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对学生的发言不要说对或错,只要他说,爱说什么都行。这是一种曲解。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教学生怎样说,说什么。
  课改后的语文课,倡导合作探究学习,这本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合作精神的新的学习形式,但却被我们许多教师滥用,他们一遇到学生的答案自己把握不定时候,或与自己的轨道相距甚远时,就要学生分组讨论,对讨论的结果却不敢点评,使教师答疑这一环节一滑而过。这实在是对课改的错误理解。
  
  二、缺少坚持真理的勇气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的一个事例:一道语文测试题中让学生回答“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说:“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可是老师竟然判了零分,因为答案是:雪化了变成了水。这个事例引起了社会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疑,对语文教师的抨击,认为语文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确,这一事例反映了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去反思。如果我们在反思之后,去认真地校正自己的教学思想,纠正我们教学实践中的失误,那是件好事。但是,我们悲哀地看到,许多语文教师在矫正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情形。许多语文教师矫枉过正,对学生的发言不敢评价,不敢纠正,失去了一个老师坚持真理的勇气。如此下去,失掉的是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
  
  三、教师的基本功不扎实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学生的答案如果与正确答案吻合,就大喜过望,立即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一旦脱离了教参,脱离了自己预设的轨道,就茫然不知所措,不是一带而过,就是讨论!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反映了某些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扎实。他本人吃不透教材,把握不了学生,驾驭不了课堂,他根本没法去评价学生的发言!一个基本功扎实的老师,往往会抓住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的把教学引向深入。请看两个《背影》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说说文章最打动你的语句。
  生:父亲穿着……的样子。
  师:为什么这些动词用得好?
  生:写出了父亲是个胖子,动作不方便,但却去为“我”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谁能把“攀”的动作给大家示范一下?
  (一名学生在讲台前示范,笨拙的样子引发了一阵笑声)
  ……
  片段二:
  师:为什么朱自清八年都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那是怎样的背影啊?请同学读出相关的语句。
  生:这段话写出了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艰难,蕴含着深深的父爱。
  师:说得好!父亲的背影为什么如此艰难?
  生:因为胖。
  生:因为他老了。
  师:这都是外在的原因,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学生沉默不语)
  师(启发)父亲为什么穿黑衣服?
  生:因为祖母去世。
  师:祖母去世,父亲的心情怎样?父亲还遇到怎样的遭遇?
  生:父亲很伤心,偏偏祸不单行,父亲又失业了。
  师:那父亲为什么变卖典质?
  生:因为家中光景惨淡,父亲失业,还要为祖母办丧事,所以他不得不变卖典质。
  师:说得好!父亲人到中年,上有母亲去世需要安葬,下有儿女需要哺育,此时失业真是雪上加霜啊!在这如此艰难的处境中,父亲要变卖典质办丧事,又要强忍悲痛找工作,真是心力交瘁!但他还撑着肥胖的身体,去攀越月台为远行的儿子买橘子,他怎么能不艰难!而作者又怎能不为这深深的父爱而流泪呢?现在,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这一段!
  ……
  上述两个片段中,教学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教学的效果大相径庭。前者,学生的回答与教参,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一致,教师立马转入下一环节,使学生的理解浮在文字表面;后者就老到得多,他没有满足于学生的正确答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把教学引向了深入。为什么同样的内容,教师的处理和教学效果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不能不说是教师的基本功的差异。从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前者对文本的解读浮在文字表面,对文章的分析依赖于教参,缺少自己的理解,这实质上就反映了教师的基本功存在问题。
  面对语文课堂点评所存在的误区和问题,我们实在应该好好的反思,认真的改进和克服,否则,我们真的会误人子弟啊!
  
  单位:广东深圳市荔香中学